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本试卷分三部分,有24道题,约
滨兴学校七年级教学调研语文试题卷
杭州滨兴学校蒋呈隆

一、基础题(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确凿(zuó)  玷污(zhàn) 磐石(pán)   踌躇(chóu)
B. 深邃 (suì)   绽开(zhàn) 酒酿(niàng)  环谒(yè)
C. 谰语(lán)   伫立(chù)  小憩( qì )  枯槐(huì)
D. 栖息(xī )  澄清(dèng) 惬意(qiè)   湛蓝(zhàn)
2、下列词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3分)
A. 涌跃  静谧 禀告  义愤填膺   B. 堕落  奢望  洗濯  口头禅
C. 遭踏  猝然 毕竟  人迹罕致   D. 震憾  迸溅  粲然  尽态极妍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 这套衣服,韩麦尔先生只在督学来__________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② 诗人用“绿丝绦”来形容柳枝,将柳枝随风飘拂的样子十分形象地________在读者眼前。
③ 无论植树还是种草,土壤中必须有_________的水分。
A. 考察  展示  充足     B. 视察  显示  充沛 
C. 视察  展示  充足     D. 考察  显示  充沛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或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我们很多同学自修课都在教室里专心致志地看小说,但一看到老师进来,就戛然而止,做起了作业。
B.我班参加演出的同学们随着剧情的变化,一会儿歌唱,一会儿悄悄流泪,他们的表演可歌可泣,十分精彩。
C. 七年级(1)班的张倩同学学习可努力了,一有不明白的地方,就缠住老师问个不休,总要问个山穷水尽才满意。
D.我认识张海迪是在电视上,她已经是一个妇孺皆知的人物了。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叙述的法国阿尔萨斯地区遭受普军侵占以后,师生上的最后一次法语课的情形。
B.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C. 《伤仲永》一文采用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D.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文章的上半部分表现了闻先生“学者的方面”,下半部分则表现了闻先生的“革命家的方面”。
6、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B. “是的,那一定很痛快!“母鸡说:“你简直是在发疯。”
C. 屋顶上鸽紫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D. 各种的绿色,联接着、交错着、变化着、波动着,一直绿到天边、绿到山脚、绿到渔帆的外边去。
二、阅读(50分)
(一)13分
为母爱打开心窗
  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的衬衣袖口,也就是他握鼠标的那只手的袖口,纽扣松动了。
  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要不然,就掉了。
  儿子很年轻,却已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骄傲的时候就想,她是作家的母亲。
  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滴滴答答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儿子在对着电脑写作。他的思绪在既定的故事情节中恣肆飞扬,如醉如痴。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所以,
(二)12分
杭州,失语的孩子
如果一个孩子,到了该说话的时候还只会咿咿呀呀说一些谁也听不懂的声音,做父母的就会着急:这孩子是不是有病?
面对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城市每天像雨后杂草一般生长出来的各种各样的建筑、各种各样的小区,我们的心情就是如此。
有一天,我们登上宝石山,正是雨过天晴,什么东西都看得见,那天的西子湖干净得像一面锃亮的镜子,可是令人大吃一惊的是:在镜子上面的那一大堆建筑,高高低低,大大小小,新新旧旧,方方圆
(三)14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事多。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
(四)11分
北人生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方亦有此物?”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