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470个字。

  记承天寺夜游
  Tracy135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掌握意义;
  2、在反复诵读中品味文章优美的意境、揣摩文章凝练的语言;
  3、背诵本文。
  二、过程与方法:
  抓住描写月色美景的精彩语句,对文章的感知由整体到局部,深入作品的意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略文中月色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怀旷达之美;
  品读“闲人”含义,从中获得有益启示,热爱美景,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其意境。
  教学难点:融情于景的写法,理解闲人含义,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心境。
  一、导入
  听对联,猜人物
  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苏轼、苏辙
  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
  二、文学常识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卒后追谥“文忠”,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诗人、词人、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分为唐二家,宋六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其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他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今存其诗2700多首。在北宋词坛上,苏轼开辟了豪放词风,他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散文方面,他以扎实的功力与奔放的才情发展了欧阳修平易舒缓的文风,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上,他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苏轼是一位全才,在诗、词、文、书、画、方面都是开派的人物。
  苏轼21岁中进士,满怀报国热情,但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元丰二年(1079年),御史中丞李定等人摘取苏轼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入狱,这就是历史上的“乌台诗案”。至此42岁的他被贬官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