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450个字。

  《新闻两则》
  Tracy1352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特点,把握记叙的六要素。
  2、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难点
  1、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炼的语言。
  2、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导入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主要是通过新闻的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因为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它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研读一篇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让我们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二、新闻知识
  1、新闻的定义:广义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狭义只指消息。
  2、新闻的特点:
  真实性: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不虚构不夸张。
  时效性:报道迅速及时。
  简明性:语言简明扼要。
  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3、新闻的要素:即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经过、结果。)
  4、新闻的基本结构:
  ①标题:是整篇新闻的眼睛,具有简明、概括的特点。它可以是只有一个主标题,也可以是多行标题。多行标题包括:主标题、引题、副标题。
  ②导语: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新闻的基本事实或主题,给读者以总体印象。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③电头:交代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
  ④主体: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⑤背景和结语: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写作背景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相继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在长江以北歼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国民党统治虽然已经面临总崩溃的局面,却一面展开“和平攻势”,玩弄和谈骗局,争取喘息时间,以便伺机反扑;一面积极部署所谓“千里江防”,企图以此阻止人民解放军南进,并且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4月22日2时,解放军在西起九江东北的湖口,东至江苏省江阴的长达五百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在彻底摧垮敌人的长江防线的同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同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4月23日晚间,解放军占领了蒋家王朝巢穴——国民党22年来的反革命统治中心南京城,宣告国民党统治的彻底崩溃。同年4月,中共中央已由西柏坡迁至北平(北京)。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