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2110字。语文《外国小说欣赏》试题,期末考试题,绝对原创。

  华中师大一附中2013—2014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
  语 文 试 题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簇(cù)拥 烟囱(chōng)       芜菁(jīng)      一哄(hōng)而上
  B.似(shì)的     扳(bān)机         赝(yīng)品      颐(yí)指气使
  C.富庶(shù)     麦秸(jiē)       狩(shòu)猎     掎(jǐ)角之势
  D.仓颉(jí)     觊觎(yú)       侪(chái)辈      令人咋(zhā)舌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哆嗦        严峻        巅簸        汗涔涔       气喘嘘嘘
  B.安详        赌搏        耶酥        黑黝黝       美伦美奂
  C.疵点        牝鹿        修葺        百页窗       海市胜楼
  D.装帧        孤僻        遭殃        大拇指       乌烟瘴气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013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为电视荧屏送来了一缕清风。有人以“数字时代,唤回书写热情;娱乐时代,    原创危机;喧嚣时代,回归传统文化”来      其意义。是的,今天信息高速公路已将全球连成一个村庄,     你的作品可能进入不同语言,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但即使如此,有些深层次的东西仍然无法转译转达,无法获得对等理解。它们涉及的是一个民族的集体      、一种文化的深层编码,它们都被封存在母语里,对一些人会敞开,对其余人却长久缄默。
  A. 拯救   概括   不管   理念            B. 抢救   囊括   尽管   意识
  C. 抢救   囊括   不管   理念            D. 拯救   概括   尽管   意识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正能量”成为年度热词,表明“正能量”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三个字,而是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表达着逐步走向物质富足对价值回归、道德重构的渴望。
  B.一个全新的年份——2014,已在我们面前铺展开来。无论是国家主席摆放着家庭照的办公室,还是感怀“从一生到一世”的网络空间,处处透露着每个人对未来的期待与梦想。
  C.9时07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达7062米;12时55分,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飞行器成功对接:一天之内,我国同时诞生了上天、下海的新纪录。
  D.《武汉2049远景发展战略》提出把武汉建设成为世界城市为目标,使之成为面向亚太区域的国际门户,与芝加哥、罗马等共同入列世界城市体系的第三层级。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的海明威,是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桥边的老人》和《老人与海》均以“老人”为主人公,前者表现了战争环境中人性的光辉,后者描写了“人的灵魂的尊严”。
  B.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以四大家族的生活为线索,塑造了安德来、彼埃尔、阿那托尔、娜塔莎等主要形象。其中欺骗过娜塔莎感情的彼埃尔是作为反面形象塑造的。
  C.在20世纪世界文学之林中,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名字更多地是与“魔幻现实主义”一词联系在一起的。该流派的突出特点是“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常常塑造非凡超常的形象、描写荒诞离奇的情节、运用奇异多彩的手法。
  D.卡夫卡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其伟大不仅在于其作品流传广泛,还在于生活在当下的人们一旦遭遇困境(如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人被制度“异化”等)时,就会意识到他作为一个预言者和先知的地位——他揭示出了现代人的困境。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 (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古代小说结构的多角度透视
  无论作者是否具有充分的自觉,一部小说客观上都会传达某种观念。对小说结构而言,观念的影响是内在的,无论是专属于特定作品的思想主题,还是共属于诸多作品的基本倾向,都会在文本内部形成相应的叙事结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