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02字。
润 物 细 无 声
——浅谈如何评价学生的朗读
阿城四中 李春华
“九义”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朗读有明确的要求,读一般的现代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断”;“读文言课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的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朗读是我国传统语文和当代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对于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语文课的朗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而如何评价学生的朗读,从而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也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潜心研究的问题。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而,老师准确合理、富有激励性的评价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信心,使学生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状态,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
一、联系课本,指导性评价
不管是初读还是反复地读,当学生朗读以后,从词意到句意到文章的中心思想,看学生是否表达出了词语、句子所透露的感情,学生是否抓住了文章所要表现的意境,教师就要在作出恰当的评价前,对课文内涵有深刻地,全面地了解,这样,才能作出正确的有指导性意见的评价。如教《安塞腰鼓》一课时,有个学生读“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一句时,声音高亢,三个短句要读得简洁有力,学生体会不到位,我说:“你读得很正确,但我怎么感觉鼓锤让棉花糖包上了呢?你能再读一遍吗?”读了第二遍,我说:“恩,这回鼓锤换成布包了!我们把鼓锤的布撤下去吧。”学生一听都笑了。读了第三遍,我说:“读得真好,你看这鼓声慷慨激昂,短促有力,多么振奋人心呀!”
二、立足发展,激励性评价
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堂评价。所谓发展,指的是教学评价要改变统一的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择的功能,而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因此,课堂教学评价中其评价语言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更要重视全体学生的未来发展,重视每个学生在本人已有水平上的发展。课堂教学评价角度应从评价学生的"过去"和"现在",转向评价学生的"将来"和"发展"。所以在新的课堂评价语言里,要对学生过去和现在做全面分析,根据他们过去的基础和现实的表现,预测性地激励每个学生对未来发展的向往,使他们认识自己的优势,激励他们释放自己的发展潜能。
教师主要用口头语言对学生的朗读水平予以评价。因此,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具有激励性。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曾这样说过:"教育,就是给人积极向上的影响力,教育就是激励的艺术。"学生在前进的路上遇到的成功或失败,既可能成为沉重的负担,也可能成为新的动力,评价语言在这里起着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