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100字。
语文教学呼唤主体回归
无锡外国语学校 浦培根
现代教学论认为,人的发展必须靠主体性的发挥来获得,人的主体地位也是在主体性发挥过程中来呈现的。多年来,我们虽然在教学理念上一再强调要使受教育者主动地学习和发展,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对谁是教学的认识的主体这一问题长期没有被重视,对受教育者的价值和地位往往重视不够,片面强调教师“怎么教”,而忽视了学生“怎么学”,教育者仅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学生的思维品质、创造能力和个性形成都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和束缚。语文教学呼唤主体回归,呼唤主体性参与。
一、学生是学习、认识、发展的主体
人是受教育的最基本的着眼点,满足人的自身生活、发展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教育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当前,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现代教育不单纯是注重知识的传授,创新精神和创造性品格的培养更为重要,自主教育已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时代的发展为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注入了新的内涵:若将课堂比作舞台,学生是台上的演员,教师则是台下的导演。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演员和导演的关系,是主导和主体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只是起引导和点拨的作用。教师是舵手,教师是导游,教师还应该是主持人兼裁判员。一言以蔽之:语文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的“学”,不仅仅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不应知识消极的听众,而应是主动的求知者、探索者。为此,语文教学应确立“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教师则是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促进者和指导者。
主体意识是人们自觉地把自己看作是活动的承担者的一种态度倾向,是一个人的主体价值的体现。鉴于此,语文教学应确立“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必须确立教学民主思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培养起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主体而开展,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服务于学生的主体活动之中,教师不应仅仅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他们的自主性与创造潜能。教师应切实更新教学观念,把学校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进行经常多样的探索尝试,增加创造的信心,体验成功的愉悦。
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心与心相碰的过程,也是教与学相长的过程。因此只有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积极主动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