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720个字。

  抓住特征,以事写人——《藤野先生》教学记
  人教社八下第一单元的文章很复杂,都是些大家作品。叙写的内容都是“作者一段难忘的人生历程”,在学习中要求我们“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要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了解社会人生;要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还要注意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引自教科书单元说明)这些要求都很大,如何在教学中落实,突破口在哪里,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一课是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这是一篇意蕴丰厚、教学点繁多的经典名篇,丰富的教学内容矛盾于相对有限的教学时间,是众多教师都感觉难啃的“硬骨头”。在这一次教学中,我从“要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中找到了教学灵感——关键词是“继续”,继什么,从何续?在八上第二单元,我找到了教学的承接点——这一单元有《阿长与<山海经>》《背影》《老王》等文,当时在教学时只讲了一点,“以事写人”,建立的教学模型是“人,事,情”。这一次教学要有所提高,因此确定的教学主题是“抓住特征,以事写人”,教学的抓手依然是品人、品事、品情。顿时,教学上豁然开朗。
  一、题目响亮,内容丰瞻
  关于自己老师,鲁迅先生一生中只写过三个人。和学生一起回顾《从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还有本文中的藤野先生,还有就是——有一个学生说是章太炎——是从课后练习四中知道的。这个章先生,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认识的,是反清的革命家,当时流亡日本,办了一份宣传革命的刊物《民报》,鲁迅喜欢这份刊物,进而崇敬太炎先生,进而经常听他讲学。在日本期间,太炎先生可以说是他的人生导师,他的弃医从文,也多与之有关。
  问题是,文章的题目为什么不用《我的老师》而是《藤野先生》?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白:更能够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
  当然,鲜明的印象不光是题目响亮,更在于内容的支撑。和藤野先生交往的种种事件,将为我们写出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二、抓住特征,以事写人
  以事写人是作文的基本之法,选择什么样的事写人,自然有很多规定性,其中之一就是要抓住人物的特征。在《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抓住阿长“保姆”的身份特征、黄胖而矮的身体特征、絮絮叨唠的说话特征、粗鲁愚昧的行为特征、朴实善良的性格特征……多方面多角度用事实为我们“塑造”了阿长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藤野先生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1.他的职业是教师,因此要写出教师的特征。
  作者写道:“……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