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8题,约13270字,部分答案扫描。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命题人: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不仅一些省会城市提出建新城区,即便是一些小县城,“新城区”也到处可见。应该说,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包括小县城在内的城市也应有一个逐步扩容的过程,这似乎无可厚非。但不可忽视的是,不少城市在建新城的过程中,偏重关注那些能够明显拉动政绩的内容,比如经济性指标和技术性指标,对于城市发展社会性和艺术性内涵,则疏于关注。
  新城区的建设,往往跟旧城区的拆迁改造密切联系。“拆旧”与“建新”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两个方面。对于城市发展来讲,“拆旧”不能只是对旧城旧村的简单推倒,“建新”也不能只包括建高楼大厦、大广场、宽马路以及所谓的“城市综合体”。相对于物质层面的大拆大建,社会和文化层面的考量,或许对于城市发展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对于城市来讲,不仅要大建筑大广场,更需要小巷道小村落;只有大建筑的城市是空虚的,而那些小的因素更能使城市彰显人文内涵和文化底蕴。
  为了“诗意的栖居”,我们不仅要关注自然界的多样性生态平衡,更要尊重人类社会的生态平衡。无疑,城市也有其社会生态。维持城市社会生态的多元化平衡,才能涵养一个城市的健康长远发展。因此,城市发展要做好“大”与“小”统一的文章。“大”固然可以支撑起城市的磅礴气势,“小”却也散发着城市温润的人文情怀。大马路是支撑城市发展的动脉血管,小巷道则是温润城市运转的毛细血管。“大”体现城市的宏阔气度,“小”则涵养城市的清新活力。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要兼顾城市空间和功能的多样化,重视社会性和艺术性指标,涵养城市的人文内涵和历史底蕴,保持城市社会生态的平衡发展,让人在“诗意的栖居”中与城市达成心的交融。
  (选自2013年11月《光明网》凌国华“诗意栖居”须重视涵养城市生态。)
  1.下面关于城市发展相关内容的表述,不能体现大”与“小”统一的一项是(3分)
  A.“大”可以支撑起城市的磅礴气势,固然好,但是“小”却也散发着城市温润的人文情怀。
  B.支撑城市发展的动脉血管是大马路,但温润城市运转的毛细血管小巷道,也是必不可少。
  C.对于城市来讲,不仅要大建筑大广场,更需要彰显人文内涵和文化底蕴的小巷道小村落。
  D.随着城镇化建设推进,不仅一些省会大城市提出要建新城,小县城在内的城市也逐步扩容。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专家认为,城市要想长足发展,开发时要避开传统村落,遇到不能直接拆掉,应该把社会、文化和艺术等指标都规划到城建中来。
  B.在建新城的过程中,偏重关注那些能够明显拉动政绩内容的经济性指标和技术性指标,疏于关注城市发展社会性和艺术性内涵。
  C.“拆旧”不能只是对旧城旧村简单推倒,“建新”也不能只包括建高楼大厦等“城市综合体”,还要进行社会和文化层面考量。
  D.在城市发展中,设计者不仅要兼顾城市空间和功能的多样化,更要重视社会性和艺术性指标,涵养城市人文内涵和历史底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对于一个城市,只有在拆迁改造中避开传统村落,将其纳入“城市综合体”考虑,才能解决“诗意的栖居”问题。
  B.城市也有其社会生态,“诗意的栖居”,就是要关注自然界的多样性生态平衡,更要尊重人类社会的生态平衡。
  C.新城区建设,往往跟旧城区的拆迁改造密切联系,而“拆旧”与“建新”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两个方面。
  D.保持城市社会生态多元化和平衡,涵养一个城市健康长远发展,才能让人在“诗意的栖居”中与城市达成心的交融。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汉乾佑中,为成德军牙将。节帅武行德见其端悫①,指谓左右曰:“此远大器,非常流也。”周太祖贵妃张氏,彬从母也。蒲帅王仁镐以彬帝戚,尤加礼遇。周祖受禅,召彬归京师。彬执礼益恭,公府燕集,端简终日,未尝旁视。仁镐谓从事曰:“老夫自谓夙夜匪懈,及见监军矜严,始觉己之散率也。”
  当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不尝造门,由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迁客省使,与王全斌、郭进领骑兵攻河东平乐县,降其将王超、侯霸荣等千八百人,俘获千余人。二年冬,伐蜀,诏以刘光毅为归州行营前军副部署,彬为都监。峡中郡县悉下,诸将咸欲屠城以逞其欲,彬独申令戢下,所至悦服。上闻,降诏褒之。两川平,全斌等昼夜宴饮,不恤军士,部下渔夺无已,蜀人苦之。彬屡请旋师,全斌等不从。俄而全师雄等构乱,拥众十万,彬复与光毅破之于新繁,卒平蜀乱。时诸将多取子女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