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题,约10580字,答案扫描。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陕西省西工大附中第五次适应性训练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老生常谈,但不断发展的现实又使这一话题常谈常新。我国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否已到了一个转折点?这就要说到所谓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源于“库兹涅茨曲线”,后者是由获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的,说的是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即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随着经济增长呈先加大后减小的倒U形。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格罗斯曼和克鲁格等经济学家把库兹涅茨曲线的思想应用到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当中,于1995年提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根据这一假说,一方面,经济增长意味着更大规模的经济活动,既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又带来更多的污染排放,因而对环境质量产生负的规模效应;另一方面,经济增长通过清洁能源以及新技术的使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等,对环境质量产生正的技术进步效应和结构效应。一般说来,在大规模工业化阶段,规模效应超过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环境质量随着经济增长不断恶化;在后工业化阶段,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超过规模效应,环境质量随着经济增长逐步改善。归结起来,这三类效应共同决定了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倒U形曲线关系:环境质量随着经济增长呈先恶化后改善的趋势。[]
现在的问题是,这一规律是否完全适合于我国?我国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是否已经到来?从现实情况看,至少在东部城市,随着产业升级以及对环境污染的大力控制和治理,空气污染、水体污染、植被破坏等初步得到控制,或者有所改善。或许,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正在到来。
然而又必须看到,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大国,东中西部发展很不平衡,城市与乡村发展很不平衡。就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来讲,东部很多地区已经完成大规模工业化,进入上中等收入的现代化和服务业大发展时期,而中西部很多地区尚处于工业化过程中甚至工业化前期。这就使大规模资源开发、大规模投资上项目、大规模污染排放仍然难以完全避免。这些地区最近几年的经济增长明显高于东部,盖缘于此。在这一过程中,环境污染等负效应也会不断显现。这些地区肯定还处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到来之前。
综合起来看,就东部地区而言,我国发展正在接近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而就全国情况看,还不能这样说。因此,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仍然是我国在相当长时期内不得不面对的重大问题,政府和公众对环境问题决不可有丝毫松懈。
(选自《人民日报》2012年1O月18日,有删节)
1.下列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用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即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随着经济增长呈现先加大后减小的倒U形,来解释环境问题。
B.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指出,对环境质量产生负的规模效应的原因是经济增长既需要更多的资源投人,又会带来更多的污染排放。
C.对环境质量产生正的技术进步效应和结构效应的是经济增长通过清洁能源以及新技术的使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等。
D.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就是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倒U形关系,即环境质量随着经济增长呈先恶化后改善的趋势。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为人们研究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提供了可能。
B.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经济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目前,我国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已经到了拐点。
C.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的标志就是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超过了规模效应,环境质量随着经济的增长逐步改善。
D.技术效应、结构效应和规模效应,这三类效应共同决定了环境质量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倒U形曲线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东中西部发展很不平衡,城市与乡村发展很不平衡,因此,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不会同时出现。
B.我国东部地区进行产业升级,大力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或许,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正在到来,可西部地区却还很遥远。
C.我国在相当长时期内不得不面对的重大问题仍然是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政府和公众对经济增长和环境问题决不可有丝毫松懈。
D.我国中西部地区还处于工业化过程中甚至工业化前期,规模效应超过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环境质量随工业化发展还在不断恶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师丹字仲公,琅邪东武人也。治《诗》,事匡衡。举孝廉为郎。元帝末,为博士,免。建始中,州举茂才,复补博士,出为东平王太傅。
初,哀帝即位,高昌侯董宏上书言:“秦庄襄王母本夏氏,而为华阳夫人所子,及即位后,俱称太后。宜立定陶共王后为皇太后。”事下有司,时丹以左将军与大司马王莽共劾奏宏:“知皇太后尊之号,天下一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