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210字。
2014高考二轮复习题点训练:专题7 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七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
题点训练一 筛选信息要准确、全面
[目标解说]
筛选、整合文中重要信息是做现代文阅读题的基础,更是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的重点。准确、全面是筛选、整合信息的基本要求。在实际做题过程中,考生恰恰做得不够好,不是遗漏了重要信息点,就是找得很多,或者没有很好地整理概括,导致答偏了。因此,二轮复习仍要重点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力求在答题过程中将信息要点提取得准确、全面。
【真题回做】
(2013•新课标全国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按照“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的条款,外国轮船在长江上触目可见,令国人深感屈辱。1925年10月,卢作孚邀约友人,集资创办民生实业公司,积极投入以经济实力夺回内河航运权的爱国斗争。公司成立之初,整个家当只有一艘载重量70吨的小轮船,卢作孚就定下了“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的公司宗旨,展现了他的强国宏愿。当时,长江上游航运正被外国轮船公司控制着,不多的几家中国轮船公司濒临破产,卢作孚采取“人弃我取,避实就虚”的方针,在从未行驶过轮船的嘉陵江上开辟新航线,并在管理上大胆改革,使公司站稳了脚跟,将航线从嘉陵江发展到了长江。从 1930年开始,民生公司“化零为整”,逐步壮大实力,先后收购了大批中外轮船,并控制了长江上游航运,将曾经不可一世的外国轮船公司挤出了长江上游。经过多年拼搏,到1945年,民生公司“崛起于长江,争雄于列强”,不仅在长江沿线、中国沿海港口,而且在东南亚、美国、加拿大等地都有分支机构,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卢作孚也被海内外誉为“中国船王”。(节选自刘重来《一个不能忘记的人》)
胸怀强国愿望的卢作孚,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中国船王”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 ①采取“人弃我取,避实就虚”的方针,使民生公司的航运业务从嘉陵江扩展到长江;②“化零为整”,逐步控制长江上游航运;③在长江沿线、中国沿海港口及海外都建立分支机构,使民生公司成为中国当时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
解析 本题从把握传主的人生轨迹的角度考查对传记的分析概括。文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卢作孚通过不同的经营策略使公司一步步发展壮大的过程,对具体内容进行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错题回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六朝人物”张中行
谢志浩
1909年,张中行先生出生于河北香河。1931年,通县师范学校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自由的学术空气在三十年代初期的北平随风飘散。当时东北已沦陷,学生运动风起云涌。做学问还是搞政治,不可能不萦绕在学子们的心头。在胡适、钱穆、陈寅恪、傅斯年、吴宓、梁思成等学术名流的支撑下,尽管政治已进校园,但学府的生态和心态依然存在底线的从容。张中行那一代读书人,耳濡目染,有着自由的呼吸,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