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870字。

  王何必曰利
  兖州六中 范艳丽
  预习•导引
  【咬文嚼字】
  1、识记字音
  宋牼将之楚(kēng)    然而不王者(wàng)        孳孳为善者(zī)
  蹠之徒也(zhí)       利与善之间也(jiàn)
  2、理解词义
  (1)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对老年男子的称呼)
  (2)亦有仁义而已矣(只是)
  (3)吾闻秦楚构兵(交战)
  (4)二王我将有所遇焉(投合)
  (5)怀利以相接(交接,交往)
  (6)孳孳为善者(勤勉,努力不懈的样子)
  (7)利与善之间也(距离,差别)
  3、通假字
  愿闻其指(“指”通“旨”,意旨)
  4、古今异义
  (1)何以利吾家(古:卿大夫的采地食邑;今:家庭)
  (2)然而不亡者(古:这样却;今:连词,表转折)
  5、词类活用
  (1)亦将有以利吾国乎(使动用法,使……得到利益)
  (2)苟为后义而先利(意动用法,以……为后;以……为先)
  (3)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意动用法,以……为后)
  (4)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使动用法,使……停止)
  (5)然而不王者(名词作动词,称王)
  6、特殊句式
  (1)何以利吾国?(宾语前置)
  (2)孟子遇于石丘。(状语后置)
  (3)未之有也。(宾语前置)
  【问题导读】
  1、找出文段中所表达的中心论点。
  参考答案:“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2、孟子与梁惠王、宋牼讨论了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论述了“利”的危害。“利”的危害有:
  (1)弑其君、夺不餍;
  (2)秦、楚、构兵;
  (3)君臣、父子、兄弟去仁义。
  课堂•内外
  【句段赏析】
  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蹠之徒也。欲知舜与蹠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译文】孟子说:“晨鸡报晓连忙起来,孜孜不倦地行善者,是舜一类的人;晨鸡报晓连忙起来,孜孜不倦地谋利者,是蹠一类的人。要想了解舜和蹠地区别,没有别的,只是利和善的差别。”
  【赏析】此段由舜和蹠的区别,引出利和善的区别,既有对比,又有类比,形象生动,便于理解。
  【合作交流】
  1、讨论孟子是否完全不考虑“利”,让人们放弃“利”呢?
  参考答案:不是。
  首先,孟子积极肯定了人皆有物利需求,认为这种物利需求从根本上说是必然的,合理的。对于生存着和需要生存着的人来说,有些需求是不可或缺的,他认识到人活着就有需求,人的需求是开放的,而且一些需求必须不断地得到满足。因而当政者要顺着民众的需求,使他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如:“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公孙丑》)“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梁惠王上》)
  其次,孟子认为,物利和道德是相关相联的、相生相长的。孟子指出,在尽量使物质享受达到一定水平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的同时,务必加强教育,加强人伦道德观念的培养 。如:“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梁惠王上》)
  纵观《孟子》全书,我们可以看到它洋溢着孟子崇高的精神境界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