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题,约12470字。
太 原 五 中
2013—2014年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4月)
高 三 语 文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 (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陶器串起世界文明史
杨 雪
陶器的发明,被公认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可以说它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发生质变的东西,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的新篇章,无疑具有重大的划时代的意义。
关于最早的陶器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在哪里一直是充满争议的话题。关于中国江西仙人洞遗址出土陶器的研究成果,发表在2012年6月28日美国的《科学》杂志上,中美科学家对仙人洞出土的一个大陶碗的碎片进行了鉴定,认为这些碎片距今已有两万年历史,这自然成为目前世界已发现陶器的最早年代,立刻引起广泛的关注。
两万年前,当这些陶碗制成的时候,地球正处于末次冰期的冰盛期,是最寒冷的时期,因而测定颠覆了陶器是在全新世大暖期来临后才出现的观点,那时显然还没有农业,人类应该处于狩猎或渔猎阶段。
仙人洞遗址坐落于江西万年县,地处赣东北石灰岩丘陵地区的一个山间盆地。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的考古学家就对遗址有过大规模的发掘,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美联合考古队对遗址进行了多次发掘,世界上已知最早的栽培稻植硅石标本就发现于此。那时也发现了早期的陶器碎片,但由于都比较碎小,无法提取里面残留的有机物进行直接的年代测定,而且当时学术界普遍认为陶器的发明与农业的出现、人类的定居生活等有关,所以认为陶器最早出现的时间基本上应在距今一万年左右。此次的研究成果为探讨现代人应对环境变化的策略以及研究陶器在人类社会发展演化中的作用等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
在中国之前,日本是最早宣称发现了万年以前陶器的国家,在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亦发现了早期陶器。有迹象显示北非的陶器在距今一万年前也独立发展出来,而南美的陶器则是在距今7000年左右发明出来的。
越来越多的考古证明,陶器的发明并不是某一个地区或某一个部落古代先民的专利品,而是在许多不同地区分别独立起源的,只不过不同地区的陶器呈现出一些相同性。虽然陶器的起源是独立的,但在距今5000年前,世界的全球化慢慢开始,独立起源的陶器开始了传播与交流。约在公元前6000年至前4000年,陶器的需求量大增,最初的生产生活必需品增加了艺术性和观赏性,城市对陶器的需求增加了,于是陶轮在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发明,为陶器生产带来革命,专门化的陶艺家分化出来,专门满足世界上许多大城市对于陶器的需要。而在相同历史时期中国的跨湖桥文化中也发现了使用陶轮的痕迹,而且原始瓷器开始出现。
在欧洲,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终于发展出拥有自己风格的陶器,到了罗马帝国初期,大型陶器工场的出现令陶器的质素及产量上升,制陶技术也随着罗马帝国的影响在在整个欧洲传播,北至英国、丹麦,东至希腊,一直影响到北非。这一时期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陶俑开始出现,秦始皇陵中的兵马俑就是最为鲜活的证明,而秦汉时期的陶砖、陶瓦和瓦当,制作工艺精美,显示了当时制陶艺术的覆盖面。而早在商周就开始出现的原始瓷器也正在向真正的瓷器转变。可以说,在陶瓷领域,中国是名副其实的技术领先者,也是传播的源头。
1.关于陶器的发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器的发明,意味着人类已经能够利用天然物并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一种发生质变的物质。
B.从最近的研究成果看,陶器的发明是在全新世大暖期来临之前,那时候农业还没有出现。
C.陶器的发明不是某一地区或某一部落古代先民的专利,而是在许多不同地区分别独立起源的。
D.陶器的发明,开启了人类利用自然的先河,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划时代的意义。
2.关于中国陶器的起源和发展,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最新的研究成果证实,中国的陶器起源于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距今已有两万年的历史,这是目前世界已发现陶器的最早年代。
B.约在公元前6000年至前4000年,中国的跨湖桥文化中发现了使用陶轮的痕迹,而且原始瓷器开始出现。
C.与罗马帝国初期同时代的春秋战国时期,陶俑开始出现,秦始皇陵中的兵马俑就是最为鲜活的证明。
D.到秦汉时期,中国的制陶艺术进一步发展,早在商周就出现的原始瓷器也正在向真正的瓷器转变。
3.下列理解与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中美科学家通过对仙人洞出土的一个大陶碗的鉴定,把人类发明陶器的时间向前推进了大约一万年。
B.陶器最初是作为生产生活的必需品出现的,后来,为了增加陶器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于是发明了陶轮。
C.虽然陶器的发明是许多不同地区分别独立起源的,但它们在发明的时间上还是有先后之分的。
D.从罗马帝国的陶器发展来看,其工场规模、陶器素质以及陶器产量,都超出了当时的中国。
二、古代诗文阅读 (36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孟男,字元嗣,中牟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授广平推官。稍迁汉中同知。入为顺天治中,累进尚宝丞。高拱以内阁兼吏部,其妻,孟男姑也,自公事外无私语。拱憾之,四岁不迁。及拱被逐,亲知皆引匿,孟男独留拱邸,为治装送之郊。张居正用事,擢孟男太仆少卿。孟男复不附,失居正意,不调。久之,居正败,始累迁南京工部右侍郎。寻召入,以本官掌通政司事。
万历十七年,帝不视朝者八月,孟男疏谏,且言:“岭南人讼故都御史李材功,蔡人讼故令曹世卿枉,章并留中,其人系兵马司,橐饘不继,莫必其生,亏损圣德。”帝心动,乃间一御门。其冬,改户部,进左侍郎。寻拜南京工部尚书,就改户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