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5道题,约10000字)
山东省德州市2004-2005学年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
一. (18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琴弦 船舷 故弄玄虚 头昏目眩
  B. 精粹 憔悴 出类拔萃 猝不及防
  C. 账簿 怅然 为虎作伥 张皇失措
  D. 拥挤 药剂 人才济济 跻身文坛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慰藉 以老卖老 出奇不意 一言以蔽之
  B. 松弛 绵里藏针 万古长青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C. 通牒 世外桃源 名门旺族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D. 陷阱 旁征博引 巧装打扮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建立起主体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体系,合理_________教育资源,努力使我市现代化教育设备和办公条件处在全省领先地位。
  (2)美军少将维克托在中央司令部的新闻发布会上_________,美军在纳杰夫以北的一个高速公路检查站遭到自杀性袭击,有四名美军士兵丧生。
  (3)对于这些复杂的问题,就多数情况和主要方面来说,我们的看法________是相同的。
  (4)都说“姜还是老的辣”,你真有两手,这个人那么难缠,_______还是叫你给说服了。
  A. 配备 证明 大致 毕竟
  B. 配置 证实 大致 到底
  C. 配置 证实 大概 毕竟
  D. 配置 证明 大概 到底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李老师的家离学校较远,足足有七八里路,但他每天上下班却都是安步当车,健步如飞,也倒练就了一身好筋骨。
  B. 中国电信以先进技术为依托,亦步亦趋紧跟世界发展潮流,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
  C. 小错误也不能放过,须知集腋成裘,小错误多了,也会对于工作造成大的损害。
  D. 王先生的书法气势磅礴,力透纸背,功力深厚,这是他临池学书数十年,苦心继承古代优秀书艺传统的结果。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句是
  A.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坚强的意志和恢弘的想象;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
  B. 我相信,宗教及其教条和迷信,必将让位于科学;可是人的对于超越人世的渴望,必将由未来的哲学来满足。
  C. 一条横幅上写着“我市球迷看不起甲A联赛”,你能从中看出它的准确含义吗?是说球票太贵,球迷难以承受;还是说甲A球臭,球迷瞧不起?
  D. 人们为什么偏爱竹?有一种解释是,“为植物中最高尚之品,虚心,直节”,(《三希堂·竹谱序》)所谓未曾出土便有节,纵使凌云仍虚心。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在当前,作为企业,所需要的是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结合本国人的消费心理去开发新产品才是唯一出路。
  B. 选择语言材料是为了使我们说的话、写的文章具有准确性,就是能够把客观事物在我们头脑里的反映准确表达出来。
  C. 太阳能和核能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展示了美好的前景,这是未来最有希望的能源。
  D. 这种将企业各方的权利义务用合同、章程等方式加以明确,对于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利无疑是一种基本保障。

二. (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10题。
艾滋病
  随着第十六个世界艾滋病日的到来,这个被称为“当代瘟疫”、“新世纪人类健康头号杀手”的绝症再度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它对政治、经济和社会安定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凸现出来。
  艾滋病发源于非洲,它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一种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人全免疫防御系统方面的疾病。人一旦感染上艾滋病毒,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就会减退,病原体以及微生物就会乘机经血行或破损伤口长驱直入;人体中一些不正常的细胞,如癌细胞也乘机大量生长、繁殖,发展成各类癌瘤。艾滋病病毒又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呈袋状球形,直径约150毫微米,由皮肤破口黏膜进入人体血液,主要攻击破坏 淋细胞,使 细胞失去原有的正常免疫功能。由于HIV的攻击和破坏, 细胞数量骤减,从而导致病人免疫功能的全面衰竭,为条件性感染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同时,HIV携带的致癌基因可使细胞发生癌性转化,特别是细胞免疫遭到破坏的情况下,细胞更容易发生癌变。艾滋病的潜伏期因人而异,为6个月到14年,比一般的传染病长。艾滋病感染可分三个阶段:最初的HIV感染,继之有的发展为艾滋病相关综合症,最终有的演变成典型的艾滋病。
  实验室中,已从病人的血液、唾液、眼泪、乳汁、尿液和脑脊液中分离出了艾滋病病毒,但从流行病学证据的角度来看,只能证明血液和精液具有传播作用。艾滋病的传播主要有以
三.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王畅字叔茂。少以清实为称,无所交党。初举孝廉,辞病不就。大将军梁商特辟举茂才,四迁尚书令,出为齐相,征拜司隶校尉,转渔阳太守。所在以严明为称。坐事免官。是时,政事多归尚书,桓帝特诏三公,令高选庸(1)能。太尉陈蕃荐畅清方公正,有不可犯之色,由是复为尚书。
  寻拜南阳太守。前后二千石逼惧帝乡贵戚,多不称职。畅深疾之,下车奋厉威猛,其豪党有衅秽者,莫不纠发。会赦,事得散。畅追恨之,更为设法,诸受臧二千万以上不自首实
五. (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不读文化大散文的理由
谢有顺
  “文化大散文”盛行了多年。这种散文的普遍特点是,大规模地涉足历史的后花园,力图通过对旧文化、旧人物的缅怀和追思,建立起一种豪放的、有历史力度的、比较大气的散文路径。这个潮流的倡导者,以前有余秋雨,以后有王充闾、卞毓方、费振钟、朱鸿等人。他们所出示的话语风度,满足了许多人的文化期待,也使许多人觉得在散文中建构大话语模式的梦想正在实现,或者说,已经初步实现。
  “文化大散文”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它的遗留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必要的清理。我愿意在这个问题上提出自己的看法。据我有限的阅读,我发现,文化大散文有一个普遍而深刻的匮乏,那就是在自己的心灵和精神触角无法到达的地方,作家们几乎无一例外地请求史料的援助。甚至,在一些人的笔下,那些本应是背景的资料,因为作家的转述,反而成了文章的主体,留给个人的想象空间就显得非常狭窄,自由心性的抒发和心灵力度的展示也受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