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1500字)
遥望唐诗宋词
干方田
——第二单元复习精要
一、相关文学常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2、古体诗是相对近体诗而言的,指唐代以前的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乐府诗。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常常有歌、行、吟等体裁。而近体诗指的是成熟于唐代的       绝句和律诗。律诗分为五律和七律。每首诗有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上下两句,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每句的平仄都有严格的规定,尤其是第2、4、6字的平仄不能随意更换。3、五岳是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4、白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5、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世称王右丞。6、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又世称杜工部,其作品被称作“诗史”。7、李商隐,字义山 ,号玉溪生 ,著有《李义山文集》。8、陆游,字务观 ,号放翁 ,南宋时代诗人。
9、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以柳永和李清照为代表。豪放派以苏轼和辛弃疾为代表。
1)豪放派词的特点是:
题材广阔,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的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而不以主含蓄婉曲为能事,风格豪迈奔放。
2)婉约派词的特点是:题材较窄,主要描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等。讲究文采,大多语言清丽,音律和谐,适于歌唱。其特色是宛转、柔美。由于受到“诗庄词媚”传统观念的影响,婉约派词历来被奉为词坛正宗。
3)相关的论述: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10、虞美人,词牌 名。李煜,史称南唐后主 。虞美人是他的绝笔词。11、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宋代人。12、李清照,宋 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代表作《漱玉词》。13、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代人。作品集《稼轩长短句》。14、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他精通音乐,有些词是他自己谱曲的 。15、掌握“行”“吟”的文体特点。
二、诗词的内容和艺术特点分析
1、《梦游天姥吟留别》: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这首诗作于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出翰林后,告别东鲁诸公时。“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诗一开始先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时隐时现,真是胜似仙境。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写得富有神奇色彩。李白在诗中夸说它“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姥山(对比、夸张),被写得耸立天外,直插云霄,巍巍然非同凡比。
接着展现出的是一幅一幅瑰丽变幻的奇景:天姥山隐于云霓明灭之中,引起了诗人探求的想望。诗人进入了梦幻之中,继飞渡而写山中所见,石径盘旋,深山中光线幽暗,看到海日升空,天鸡高唱,这本是一片曙色;却又于山花迷人、倚石暂憩之中,忽觉暮色降临,旦暮之变何其倏忽。暮色中熊咆龙吟,震响于山谷之间,深林为之战栗,层巅为之惊动。不止有生命的熊与龙以吟、咆表示情感,就连层巅、深林也能战栗、惊动,烟、水、青云都满含阴郁,与诗人的情感,协成一体,形成统一的氛围。前面是浪漫主义地描写天姥山,既高且奇;这里又是浪漫主义地抒情,既深且远。这奇异的境界,已经使人够惊骇的了,但诗人并未到此止步,而诗境却由奇异而转入荒唐,全诗也更进入高潮。在令人惊悚不已的幽深暮色之中,霎时间“丘峦崩摧”,一个神仙世界“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洞天福地,于此出现。“云之君”披彩虹为衣,驱长风为马,虎为之鼓瑟,鸾为之驾车,皆受命于诗人之笔,奔赴仙山的盛会来了。这是多么盛大而热烈的场面。“仙之人兮列如麻”!群仙好象列队迎接诗人的到来。金台、银台与日月交相辉映,景色壮丽,异彩缤纷,何等的惊心眩目,光耀夺人!仙山的盛会正是人世间生活的反映。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写梦游奇境,不同于一般游仙诗,神游天上仙境,而心觉“世间行乐亦如此”。(现实和梦境对比)梦境破灭后,人,不是随心所欲地轻飘飘地在梦幻中翱翔了,而是沉甸甸地躺在枕席之上。“古来万事东流水”,其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本来诗意到此似乎已尽,可是最后却愤愤然加添了两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诗眼)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天外飞来之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之于对权贵的蔑视和抗争,对个性自由的追求。它唱出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 “折腰”一词出之于东晋的陶渊明,他由于不愿忍辱而赋“归去来”。这首诗的内容丰富、曲折、奇谲、多变,它的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构成了全诗的浪漫主义华赡情调。虽有消极,但它的格调却是昂扬振奋的,潇洒出尘的,有一种不卑不屈的气概流贯其间,并无消沉之感。
2、《琵琶行》:诗中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她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