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有28道题,约8200个字。

  2014年长春市中考综合学习评价与检测语文
  试卷(六)
  本试卷包括两道大题,共28道小题。共6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阅读(60分)
  (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
  1、出门东向看,□□□□□。(汉乐府《十五从军征》)
  2、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风休住,□□□□□□□。(李清照《渔家傲》)
  4、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诸葛亮《出师表》)
  5、认识问题,居高临下方能高屋建瓴;坐井观天,只能窥豹一斑。杜甫在《望岳》中的两句诗“□□□□□,□□□□□”就说明高站位的重要性。
  6、长安三年,壮志未酬,便被“赐金放还”,李白深深体会到行路之艰难,他把满腹的愁情化作酒与剑气倾注在《行路难》中。然而,李白毕竟豪迈洒脱,他终究把忧愁抹去,在本诗中用“□□□□□□□,□□□□□□□”两句展现了他乐观旷达的胸襟。
  7、“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是自然之理,只有新陈代谢,才有发展。刘禹锡在《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用“□□□□□□□,□□□□□□□”两句形象地阐释了这一哲理。
  8、爱国是最高尚的美德,诸葛亮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诠释他对爱国的理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撤,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9、本文是作者(朝代)著名的散文家(人名)。(1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中的意思。(2分)
  ①水尤清冽()②往来翕忽()
  ③悄怆幽邃()④隶而从者()
  11、小石潭完全可以说是优美景致之所在,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和小石潭的特点能否证明“曲径通幽处”的道理呢?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说明。(2分)
  12、初见小石潭,它给作者的第一印象就是“水有清冽”,纵观后文却再无“水”字,但读者对小石潭水清这一特点却能真切感受到,作者是如何做到的?谈谈你的看法。(2分)
  13、“兴尽悲来”似乎是多情文人宴游的常态心理,柳宗元也没有跳脱。本文情感先乐后忧,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变化呢?(3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