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7小题,约8420字。

  2014年崇明县高三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一、 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8分)
  河路争桥
  詹克明
  “河”行东西,“路”穿南北,会于中土,立地成桥。
  “桥”直插河底,纵接于路。当属河耶路耶?一时引得河路相争。
  ①河曰:“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没有水就不会有桥,可见桥当归“水”所有。
  路曰:大都市的“立交桥”都没有水,它们也是桥。况且,许多高架路实际上就是绵延在空中的“高架桥”。可见桥路(a)。
  ②河:“小桥流水人家”多么富有诗意!可见“桥”与“水”乃天作地设之(b)。
  路:陆务观有词:“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驿”乃是古代大路上的交通站,这不仅是“路”,还是交通干道。所系之“桥”虽是断桥,但自古以来便与“驿路”(c)。
  ③河:“兰州黄河第一桥”,“郑州黄河大铁桥”,“武汉长江大桥”,“杭州钱塘江大桥”……这些桥都与河名相连,当属于谁,在老百姓的口碑中就已见分晓。怎么从来没见在上面镌有路牌呢?
  路:没有路标牌号不一定就不重要。天安门坐落在北京“十里长安道”的正中央。天安门以东是“东长安街”,以西是“西长安街”,各自编制门牌号数。请问“天安门”在长安街上门牌几号?此乃“中华第一门”,同样没有路名牌号。
  ④河:最原始的桥当是浅水中的几块小石矶,人兽都可以踩着过河。这些石头原本就是河床的一部分,作为桥的雏形,自打老祖宗起这“桥”就是完完全全属于河的。一句曾经风靡全国的金科玉律——“摸着石头过河”,无意中也流露出对它的某种原始回归情结。
  路:按照现代技术我可以建造一座斜拉桥,用斜缆将梁身悬吊。不仅河中不见一个桥墩,更无须在岸边建造桥堍,整座桥高悬于河流上方,与河水、河床、河岸全不搭界,它又怎么会属于河呢?
  ⑤河:河道运输本是农耕文明的产物。特别是江南水乡,河网密布,为便于大型木船通航,所建之桥多为桥洞高阔之拱桥。这些为水运而建之桥显然当附属于水。  
  路:首先,河流本身并不需要桥;其次,桥在方向上与路完全一致,却与河的流向交叉;第三,桥在高度上也与路完全相同,却与水面背离;第四,桥天然地与路连在一起,路之不存,桥将焉附。
  ⑥河:非也!桥与路并非存在必然联系。天安门前金水河上并排着五座金水桥,前后并无五条路,它们所连接的却是整整一座大广场。你能把“广场”称为“五条路”吗?
  路:从形制上看,路是“干”,河是“湿”,桥亦是“干”,与路“同质”,自然被路引为同类。
  ⑦河:不一定!古罗马时代的“渡槽”都是拱形桥结构,由一连串拱形桥洞连成,渡槽里面流的是“水”,与“河”(d)!  
  路:河流乃自然地理之产物,而路则完全是人类文明产物。鲁迅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桥同样是人类文明成果,当然要与路归为一类。
  ⑧河:自从有了人类,河流就已不再是完完全全的自然之物了。除了天然河流还有人工运河。
  中国的自然水系多为东西流向,故南北交通和运输较为困难。京杭大运河沟通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不仅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还连接了黄河、长江两大文明区,使中华文明得以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条大运河不仅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是一项堪称“世界级”的人类文明成果!
  路:桥两边所连接的都是完全等同的路。倘若一座大桥修建得十分平直,不仅使用了与公路完全相同的水泥材质,而且桥面宽度也与公路等宽,人从桥上驱车而过,他根本感受不到下面有桥的存在。桥面与路面如此浑然一体,感官上都无从分辨,这样的桥还能不属于路吗?
  ……
  1.文中a、b、c、d四处括号内,依次填入最恰当词语的一项是(    )。(3分)
  A.同质 相通 联姻 同宗                   B.同宗 联姻 同质 相通
  C.同宗 联姻 相通 同质                   D.同质 同宗 联姻 相通
  2.下面三个回合中的实例,是为了反驳对方怎样的观点而列举的?(3分)
  回合 ① ③ ⑦
  河 古罗马“渡槽”
  路 立交桥、高架桥 天安门
  3.河路相争的8个回合中,这些画线句的表达效果是                           。(2分)。
  4.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②回合中,河路分别用古诗证明“桥”的归属,有理有趣。
  B.俗话“摸着石头过河”中,“石头”其实也可看作最原始的“桥”。
  C.第⑧回合对京杭大运河的详细介绍,是突出这项工程的伟大。
  D.桥既确保路通,又不碍河通,原本非路非河,自当独成一类。
  5.文章最后方框处是“桥”的一段总结语,请根据上下文正确填写(不超过35字)。(3分)
  6.作为一篇科普小品,本文有何特色,请作简要评析。(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0分)
  夜雨扬州千年梦
  叶延滨
  ①对扬州最深的印象,是梦中的扬州雨,雨中的扬州梦。
  ②主人说,到了老扬州了,不要住酒店宾馆,走老街,进老院子,住住老房子。果真是青砖青瓦的老街,窄窄的小巷从戴望舒的诗行里铺过来,高高的门牌坊,上书“长乐客栈”四个大字。灯火朦胧,花影摇曳,空气中透出一种古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陈年的普洱,浓浓的夜色中浸润着岁月的墨香。立在土里的青砖砌成小道,夜色藏去花园的七色花彩,草木沁人的清香显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