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440字。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和对意象的分析,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通过对诗歌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及意境美的分析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3、学会从诗歌意象和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新诗。
  4、体会诗人在诗歌中传达的情感,从而感受诗歌带给人的美感。
  【教学重点】
  1、感受诗中独具特色的意象,领会意境,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2、体会《再别康桥》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教学难点】
  1、感受诗中独具特色的意象,领会意境,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朗读法:通过视频朗诵、学生反复诵读让学生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感情基调。
  2、点拨法:抓住关键字词句,点拨理清诗歌的脉络。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本课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2、分析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
  一、导入
  有这样一个人,他风流倜傥,才华横溢;有这样一座桥,它空灵动人,风景秀丽;有这样一首诗,它意境独特,情感细腻。同学们能猜到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吗?对,今天我们要和徐志摩一起《再别康桥》。
  二、播放歌曲《再别康桥》,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感受下诗歌的音乐美)
  三、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笔名云中鹤、南湖。浙江海宁人,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1918年到1922年,先后留学美英,获硕士学位。1922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遇空难逝世。作品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及《猛虎集》。
  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徐志摩留学英国两年,并在此遇到了年轻貌美的才女林徽因,度过了他一生当中最幸福的时光。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再别康桥》是徐志摩最重要的代表作,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四、朗读诗文,整体感知(吟诵)
  (一)初读诗歌
  1、学生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
  3、欣赏《再别康桥》的配乐诗朗诵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