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550字。
再别康桥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
必修二 第二单元
第5课 再别康桥
【学习目标】
1.了解徐志摩的生平事迹,主要作品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了解新诗的有关文学常识及特点。
2.反复诵读,合作探究,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3.体会诗人对自然的爱,对自由的追求,对美的体悟,培养自己热爱自然,珍惜生活的高尚情操。
预 习 案
【使用说明 学法指导】
1.借助预习案对相关的文学常识有一个了解,通过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对本诗的思想感情有一个初步的把握。2.通过“整体感知”扫清对诗歌文本的理解障碍,并对诗歌有一个整体认识。3.通过参考课下注释,完成“预习自测”扫清文字障碍。4.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填到后面“我的疑问”处以便向老师请教或扎起学习小组内讨论解决。5.限时15分钟,高质量完成。
Ⅰ.教材助读
一、走进作者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中学与郁达夫同班,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毕业后先后到美国、英国留学。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历任《诗刊》增刊、《新月》月刊等主编。我国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是新月派代表诗人。1921—1922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徐志摩短促一生正值中国最黑暗的时代,但在动荡和变革的岁月中,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爱、自由、美”的追求与渴望,辛勤笔耕,著作颇丰,影响深远,被人们誉为“一手奠定中国诗坛的人”。代表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翡冷翠的一夜》。
二、了解背景
1928年秋,徐志摩重到英国,本诗记下了诗人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徐志摩曾在1921-1922在英国留学两年,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这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于是,他一个人就在他七八年前曾经生活过的每一块地方、每一个角落,静静地散起步来,那过去的一幕幕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由于他当时比较忙,又赶着到达廷顿庄去会见另一位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感情的活动记录下来。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运康轿的切身感受,也就是这首《再别康桥》。
三、文体知识
现代诗:二十世纪上半叶以前的诗歌称为“中国现代诗歌”,也叫“白话诗”,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对。主要流派为新月派、九叶派、朦胧派。现代诗的主流是新诗。
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话,自由体,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
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等。他们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诗的形式格律化,提出了着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辞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