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将能力和技巧化入知识当中,以基本知识为起点,逐步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和运用语言的技巧。在知性与感性的思维循环中,任学生驰骋,逐步把握散文语言的特点,进行审美体验,理解并领会作者的情思。大致的流程可以是:初读初体验——深读深理解——再读再体验。<br>
二、 说文本:<br>
余光中的《沙田山居》是一篇诗化散文,语言优美,想象力丰富,情感蕴藉深沉,风格古朴隽永。<br>
全文描写的对象是作者在香港九龙半岛沙田的一处居住环境,主要写了围着我的山和围着山的海。<br>
显然,山是作者着重描写的对象。作者将山比喻成罗汉,山顶是佛头,半山腰以上是佛肩,山腰以下是佛肚,山谷是肚脐。三四两个自然段对山的各个时段都进行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早晨马鞍山高高耸立于东方,使朝阳迟到,为看日出须得登上佛头。傍晚时西边魁梧的鹿山遮去了半壁西天,黄昏早来,鸟雀啼鸣。夜晚迅速来临,众鸟栖定,草间吟哦四起,幽谷中回音阵阵,山影茫然阴森,潜伏着不安。<br>
除了从不同时段描写山,作者还描写了云烟氤氲的山、起风的山、热闹的山,分别体现在文章五六七自然段。<br>
对于围着山的海,作者也进行了描写,体现在第二自然段。首先,海和山是相互绸缪的,是融合在一起的。晴艳的下午,海上碧波万顷;起风的日子,海波此起彼落;夜深时分,潮声起伏,渔火璀璨。<br>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长短句交迭,富有节奏,语段描写集中,丰厚饱满,凝炼紧凑又不失轻盈洒脱,使文章展现出形象生动、含蓄蕴藉、自然流畅的特点。作者极尽描摹之能事,如此纵情山水,其喜乐陶醉之情可见一斑。此外,文章发端:“那便是,大陆的莽莽苍苍”、“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了两次”,以及文末赋诗一首“……湘云之后是楚烟,山长水远,五千载与八万万,全在那里面……”,含蓄深沉地吐露了思念祖国家乡的情怀。<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