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8920个字。

  2013届实验中学文言文必读篇目
  论语
  (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4)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8)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9)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A、思而不学则殆()B、不耻下问()
  C、学而不厌()D、诲人不倦()
  E、传不习乎()F、士不可以不弘毅()
  2、下列句中的“以”解释为“因为”的一项是()
  1、可以为师矣B、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C、是以谓之‘文’也D、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3、下列句中“而”表示假设的一项是()
  7.温故而知新B、任重而道远
  C、富而可求也D、为人谋而不忠乎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传不习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5、选出表述不符合选文的一项()
  A、第(2)则阐述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学与思要统一。
  B、第(4)则的“何有于我哉?”意思是孔子不可能拥有“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C、第(6)则孔子认为,对人要宽容,要推己及人。
  D、第(9)则告诉我们:人要有艺术修养,要亲近自然。
  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B.待君久不至,已去游人去而禽鸟乐
  C.元方时年七岁盛极一时
  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曲求全
  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尊君在不(古代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B.君与家君期日中(古代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时对自家兄长的尊称)
  D.晚生久仰老先生,只是无缘,不曾拜会。(旧时文人在前辈人面前的谦称)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

  4、“友人”出口伤人,元方从哪两方面加以反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