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课件制作较为精美,介绍作者,课文解读,配套文字材料约14020字。
柳永词两首课件配套教案
课文导入: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试题(2014年马鞍山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
柳梢青 西湖 赵汝愚
水月光中,烟霞影里,涌出楼台。空外笙箫,云间笑语,人在蓬莱。 天香暗逐风回。正十里、荷花盛开。买个扁舟,山南游遍,山北归来。
词人调动了哪些感官,描写出了西湖何时的美景?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视觉:楼台水月烟霞,盛开的十里荷花。听觉:笙箫之声和笑语。嗅觉:天香。(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描绘出了西湖夏夜的美景。写夏,主要是“正十里、荷花盛开”;写夜,主要是“水月光中,烟霞影里”。 (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2.全词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融于哪两个层面的内容中?(4分)
答案:全词主要表达出了词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这种情感融于景物描写和愿望倾诉之中。(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作者简介: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其中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之说。柳永作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有 《雨霖铃》、《八声甘州》、《凤栖梧》等[1],现存有大量诗篇。
。
望海潮
背景介绍
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此时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是布衣之交,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课文解读:
东南形胜①,三吴②都会③,钱塘④自古繁华。(钱塘是东南形势显要、湖山优美、风景秀丽的地方,它是三吴的都会,自古以来十分繁华。①东南形胜:是说杭州地处东南方,地理形势优越。形胜,地理形势特别好的地方。②三吴:说法不一,《水经注》以吴兴、吴郡、会稽为三吴。这里泛指江浙一带。③都会:人口和货物集中的大城市。④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唐宋时已经是一座著名的大城市,当时属吴郡。)[起句是总写,“东南形胜,三吴都会”,一个四字对句,气势博大,力量非凡。“东南”就方向言;“三吴”就地点言,“形胜”状其自然景观,“都会”赞其人文景观。空间浩瀚,面积广大,给人以开阔之感,引起读者的阅读期待:是何处如此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下句紧接着作了回答:“钱塘自古繁华。”词开篇三句就这样以“形胜”“都会”“繁华”六字对杭州给以概括交代,下面如数家珍,依次进行具体铺叙,形象描写。]
烟柳画桥①,风帘翠幕②,参差③十万④人家。(如烟似雾的柳树、彩绘如画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高高低低、犬牙交错的房屋,约有十万户人家。①烟柳画桥:这句写美丽的景色。烟柳,雾气罩着的柳树。画桥,雕饰华丽的桥梁。②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