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21张,朗诵、导学案、巩固案,以及课外拓展《与妻书》赏析,文字材料约8500字。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灌南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学案             使用时间:5月第二周     编号:51
  学习目标:
  1、了解时代背景,熟知作者;积累文中涉及的文言知识。
  2、学习本文恰当地运用比喻、对偶、夸张、比较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理解本文将记叙、抒情、议论三者紧密结合的写作特点。
  3、学习黄花岗烈士为国捐躯而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学习重难点:
  1、学习本文记叙、议论、抒情三结合的写作特点。
  2、学习有关的语法修辞特点。
  导学过程
  一、自学质疑
  1、作者简介:
  孙文(1866——1925),幼名帝象,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是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独立和自由而奋斗终生的战士”(周恩来在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5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毕生的革命活动中,致力于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再接再厉、百折不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写作背景:
  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职,8月10日,国会非常会议通过出师北伐的决议,并咨请孙中山宣布军阀徐世昌罪状,明令出师讨伐,以谋国家之统一。12月4日,孙中山抵达桂林,风尘仆仆,行装甫卸,即成立北伐大本营;并指出这次北伐是件非常的革命事业,定要“扫除中国一切政治上社会上旧染之污,而再造一庄严华丽之新民国”。此时的孙中山肩上担负着讨贼兴师的重任。正值此时,邹鲁请求孙中山为《黄花岗烈士事略》一书写序,所以,孙中山写的这篇序文,是序文,更是一篇借烈士的鲜血激励士气、鼓舞人心的战斗檄文。文章将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恰当运用比喻、对偶、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无论是写辛亥广州起义,还是写烈士墓碑的修建以及论述撰序的目的,字字句句饱含着“痛逝者”的深情,而叙事、议论和抒情,又都以“勖国人”为目的。
  3、题目解说:
  本文是孙中山先生于1921年12月应邹鲁的请求为《黄花岗烈士事略》一书写的序言。书序一般是说明写书的意图、经过或介绍、评价书的内容。这篇序却不是就书论书,而是就书评史论世,借序以“勖国人”。
  4、自学过程中的质疑问题呈现:(写在右边空白处)→
  二、展示交流
  1、给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险xī( 巇 )   坚毅不挠( náo )   踬踣( zhì  bó )  久zhé( 蛰  )
  zhào造( 肇 )   纷乘( chéng )   一抔( póu )     yān( 湮 )没
  编zuǎn( 纂 )   炽( chì )热     杌陧( wù  niè )  勖( xù)勉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  同  斑        
  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唱  同  倡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  同  途 
  3、解释下列句中词语的意思:
  踬踣者屡   踬踣,跌倒。比喻事情不顺利,失败。                
  吾党菁华   菁华,精华,指最优秀的中坚分子。
  然是役也   是,代词,这。           则斯役之价值   斯,代词,这。
  直可惊天地   直,简直。              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寿,年岁长久。
  顾自民国肇造    顾,但是。肇,开始。  
  变乱纷乘     乘,追逐,这里指一个接一个地出现。
  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   虽,即使。      滋可通已   滋,更加。
  以所辑《黄花冈烈士事略》丐序于予     丐,索求。
  贼氛方炽   炽,旺盛。   杌陧之象  杌陧,不安,困厄。这指动荡不安的时势。
  视清季有加  视,比。季,这里指一个朝代的末了。              
  倘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   倘,倘使,倘若。
  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   继述,继承。述,遵循,依照。
  而徒感慨于其遗事   徒,只,仅仅。       
  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勖,勉励。
  4、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词并注明用法及词义:
  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惊,泣,动词的使动用法。
  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    传(zhuàn),名词作动词,为……作传。
  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    光大,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三、互动探究:
  1、诵读课文第1段,思考:
  (1)从哪些词句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革命者的礼赞以及巨大的悲痛交织的情感?
  “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巇,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    
  “吾党菁华,付之一炬”                 
  (2)肯定了这次起义的价值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由叙事转入了抒情。
  (3)作者的情感在文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作者的情感由沉痛走向了高昂。    
  2、诵读课文第2段,思考:
  (1)本段作者笔锋转换,以“顾”字为始,又由上文的高昂转入了悲痛。作者悲痛的原因是什么?
  悲痛的原因是,时局动荡,烈士的英雄事迹没有得到应有的流传。
  (2)“七年”“十年”两个时间列举得如此精确,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七年”“十年”两个时间概念,表明给烈士修墓、编纂事略的时间跨度之长。
  (3)用“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作类比起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表达了对有些烈士的史料不足的情况的痛惜。                                                              
  3、找出课文中表明作者写作本文目的的一句话。
  予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4、本文融记叙、抒情、议论为一体,主次分明,第1段以 抒情  为主,兼
  有 记叙 和 议论  ,第2段以 记叙 为主,兼有 议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