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9920个字。

  2014初中文言文重点篇目中考复习《小石潭记》
  一、文言知识
  (一)有关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
  思想家,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之一。他与韩愈齐名,并称“韩柳”,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对当时文风的改革、散文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二)写作背景
  由于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375年)被贬到永州任司马。永州当时是一个荒僻未完全开化的地区。但永州山脉起伏,丘壑幽深,河川纵横,风景雄奇美丽。
  由于政治上的失意,无法施行自己的抱负,他的精神极为痛苦、悲愤、忧郁。
  作为贬官,柳宗元在永州有职无权,无所事事,于是有时间出游。为排解内心的愤懑痛苦之情,柳宗元常常不避幽远,游山访水,寄情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在永州期间,柳宗元共写了八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人称《永州八记》。这八篇游记各自成篇,但前后连贯,构成一个整体,展现出永州美丽的山光水色。《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原题是《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描述了一个清幽宁静的小石潭风景。
  (三)关于“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因此,它可以写景状物如《核舟记》,也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像《小石潭记》。
  (四)寓情于景
  即在景色的描写中寄托情感,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感情。这样可以避免直白的感情渲泻,显得委婉、含蓄。
  (五)与《记承天寺夜游》有异曲同工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似与游者相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