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930个字。

  灵动活泼的语言意象清新现代的诗意春天
  《初春》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初春》是北师大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比较探究的最后一首诗,本单元主题是“斑澜春色”,将带领学生走进自然,领略春天的明媚景色。《初春》是一首充满童心童趣的儿童诗,作者王宜振以孩子的眼光,描绘了孩子眼中幼小的初春之景,读起来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二十四行文字仿佛装下了整个春天,作者把春天常见的景物,通过一个个形象的比喻,成为贴切而生动的意象,写出了动感,写出了细微,写出了新奇。作者抓住“初春”的典型景物,充分体现了“初”字,诗人与自然如此一致,诗歌与景物融为一体,读后有一种浑身毛孔顿张的感觉,还有一种恨不得马上走进田野的冲动。
  这首儿童诗,是以孩子的眼光来写春天的,易于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在学习时主要采用读悟教学法,在读中悟,在悟中读,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畅想美好的感情。学习时主要是引领学生品悟诗意的美,体会清新,活泼的语言特色。
  本教案的设计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大体由“读春—赏春—悟春—绘春”等环节展开教学,让课堂成为感知美、欣赏美、探讨美、品味美、展示美的自由空间。
  【相关课程标准】
  “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内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并尝试诗歌的创作”。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品读诗歌,学会分析本诗的语言特点,理解诗的主题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初步掌握创造意境的方法。
  3.培养诗歌阅读能力,培养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评价任务】
  1 .识记字词、了解作家作品常识。
  2 .有感情的朗读,把握事物塑造的方法,体会词语的准确运用。
  3 .理解作者感情,领略自然景物之美。
  【课前准备】
  1 .老师准备轻音乐、组织学生户外观察春天
  2 .课文朗读磁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年四季,最美的要数春天。阳光明媚,万紫千红,生机盎然,给人以无限希望。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曾经描写过春天醉人的景色。杜甫笔下的春雨善解人意,“润物细无声”,王安石笔下的春风,浩荡千里“又绿江南岸”,那么在诗人王宜振的笔下,春天又有怎样的景象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他的儿童诗作品——《初春》。
  了解作者
  王宜振,我国当代著名的儿童诗人,他是继柯岩,金波等诗人之后中国当代儿童诗的第三座艺术高峰,被儿童文学界誉为“西北的笛王”和“儿童诗的重镇”。作品有《秋风娃娃》、《绿太阳》、《21世纪校园朗诵诗》等多部诗作。
  拓展视野
  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读者对象的,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使用最富于感情、最凝练、有韵律、分行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也包括儿童为抒怀而创作的诗。
  儿童诗与诗歌一样,是最活泼、最具有亲和力的文学样式之一。它与各种文学艺术形式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形成了文艺史上带有规律性的现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