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564字。
佛山市2005年中考课内古文专题训练
顺德龙江中学 田乃林
一、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教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平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选出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
A.蔚然(茂盛)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辄醉(就)
B.林霏(雾气) 佳木秀(发荣滋长) 醉翁之意(情趣)
C.晦明(暗) 岩穴暝(昏暗) 寓之酒(寄托)
D.负者(失败) 伛偻(驼背,这里指老年人弯着腰走)酒洌(酒清)
2.选出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 )
A.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3.选出对句意理解有误的一项( )
A.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也。
句意:一个面容苍老,满头白发,昏昏欲倒的坐在众人中间的,这是太守喝醉了。
B.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句意: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上是醉翁亭。。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句意:醉翁的情趣不是在饮酒上,而是在优美多姿的山水之间。
D.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句意:欣赏山水的乐趣,得心应手寄托在酒中。
4.选出第一段段意概括正确的一项( )
A.写醉翁亭的环境优美。 B.太守用自己的别号为亭命名。
C.醉翁以欣赏山水为乐。 D.写醉翁亭的环境优美和命名的缘由。
5.选出对第三段文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借酒浇愁的样子。
B.“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
C.“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写欣赏美景之乐转而写众人游宴之乐。
D.此段以醉翁亭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也曲折显示了太守治滁的政绩。
6.选出对文章主旨归纳正确的一项( )
A.表达“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的情怀。 B.揭示“醉”与‘“乐”的统一关系。
C.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D.寄托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二、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惫,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待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亡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选出下面加点词的读音和意思都不相同的一项( )
A.恢弘志士之气 苦其心志 B.以光先帝遗德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皆刑其长吏 D.使内外异法也 渔人甚异之
2.选出加点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先帝不以臣卑鄙 临崩寄臣以大事 B.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C.遂许先帝以驱驰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D.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 以彰其咎
3.选出句子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诚宜开张圣听:确实应当扩大圣明的听闻
B.引喻失义:引用比喻失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