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鱼我所欲也》《隆中对》《出师表》《墨池记》《诗词五首》<br>
<br>
第五单元<br>
·单元要点分析·<br>
本单元学习古代诗文。《鱼我所欲也)和(墨池记)是以议论为主的<br>
文章,或阐释敏于思考,善于抉择的道理,或提倡勤学苦练的求学精神。<br>
(隆中对)和(出师表》虽然体式不同,却从不同的角度突现了历史人物<br>
诸葛亮的形象。(诗词五首)有的委婉含蓄,有的雄浑放达,充分展示了<br>
不同诗词作者的艺术风格。<br>
学习本单元。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了解古人说理论事的多种<br>
方式,体悟作者丰富的内心情感和诗词中蕴含的节奏美,以提高对古代<br>
作品的鉴赏能力。<br>
·教学设计·<br>
21.鱼我所欲也<br>
《孟子》<br>
教学目的<br>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br>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学会翻译文言文。<br>
3.学习本文对人生的正确抉择。<br>
4.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br>
重点难点<br>
1.重点:<br>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br>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学会翻译文言文。<br>
2.难点:<br>
1)学习本文对人生的正确抉择。<br>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br>
教学时间<br>
二课时<br>
教学过程<br>
第一课时<br>
一、预习<br>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br>
箪(dan1)贼(cu4)苟得(gou3)不屑(Xie4)<br>
2.阅读全文,查字典,对照课文注释,试翻译课文。<br>
二、导入<br>
1.作家作品简介。<br>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L题目是编者加的。<br>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br>
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br>
常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br>
先王”。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br>
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br>
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留在(孟子)一书中。<br>
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br>
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尤长于<br>
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家韩愈、<br>
柳宗元、苏拭等影响很大。<br>
2.解题。<br>
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br>
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br>
义礼智”。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br>
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 <br>
比义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事情来。他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br>
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br>
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br>
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生动形象;排比铺陈,气势恢<br>
弘。体现了《孟子》一书的文笔特点。<br>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