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300字。
《雨霖铃》公开课实录(附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柳永及其词作的特点。
2.反复吟咏,品味语言,理解意境;学习作者融情入景、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
3. 准确把握作者笔下的离别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鉴赏,体会词中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2、品味诗词意 象,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鉴赏、背诵、改写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flash《长亭送别》渲染气氛。
千百年来,别离之情不知拨动了多少人的心弦,相关的诗词曲赋也不胜枚举。
(Ppt展示):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学生齐读)
正如大家所吟咏的那样,“黯然销魂”的是离愁,“剪不断,理还乱”的是离愁,“断人肠”的是离愁,“催人老”的也是离愁。今天我就共同来学习一首关于离别的词《雨霖铃》,一起去感受柳永笔下的离愁别绪。
(板书 题目 作者)
(反馈课前预习小组完成情况)
二、作家作品简介:
柳永,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他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他的词曾传唱一时,甚至“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深受当时市民的欢迎。大约在少年时的“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考取进士,在浙江的桐庐、定海等处做过几任小官。晚年死于润州(江苏镇江县)。
他精通音律,变旧声为新声,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础上创制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慢词,这首词调名《雨霖铃》,就是取唐时旧曲翻制。这支曲本来就是寄托相思的,词调极尽哀怨。柳永此词当为词人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二、鉴赏全词
1、齐读《雨霖铃》把握字音、节奏、语调
(指导诵读)
①寒蝉凄切——要拖音(“切”字为韵脚,韵脚一般要读得鲜明;尾音读长更能读出词的凄切情感)
② 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涩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
③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
⑤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