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460字。
《安妮日记》教案
本课是本专题“和平的祈祷”第二板块“黑暗中的心迹”的唯一一篇学习材料。本文采用直表心迹的日记体。作者是十几岁的女孩子安妮,安妮对生命和战争作了较深刻的思考。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和平教育和生命教育的极佳材料。本课着眼于培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的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问题驱动下学习,在探讨中发展理性思维和批判意识。当然,课堂上还要有大语文的视野,增加学习和阅读容量,强化学生的知情意识。所有这些,都要力避教师的满堂灌,而是重在引导和激励。
教学重点
加深理解安妮对战争理解的语句,加深对战争的认识,联系现实,坚定和平信念。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安妮照片、二战相关图片、资料卡片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深刻了解德国纳粹给人类造成的灾难。
2.深入领会安妮思考的语句,学习日记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能体会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情感和思考,了解战争对少年儿童身心的伤害、摧残,认识法西斯的罪恶。
2.能把握日记真实而直接地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3.能够联系个人和周围生活实际,加深对和平与生命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安妮在困境中从不绝望、满怀理想的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显示:安妮照片和二战图片。】
师 有人做过统计,自从人类社会有历史记载以来,绝对的和平时期只有不到200年。战争永远是一个黑色的主题,二战无疑是其中沉重的一笔,数以千计的犹太人被成批地杀害,唯一的理由就是犹太人!这中间,许多还是孩子,安妮•弗兰克就是其中一脉细微而柔韧的声音。一个少女,最大的愿望是做一名记者和作家,却因为希特勒发动的一场邪恶的战争,于花季之龄死于纳粹集中营。《安妮日记》是安妮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在种族歧视和战争迫害的社会大环境中,藏匿且充满恐怖的密室生活,在她朴实流畅的笔下,深深地揪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因此,《安妮日记》不仅仅是一名成长中的少女的心灵独白,更是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从《安妮日记》中节选的九则日记。
推进新课
【多媒体课件显示“我来介绍”,并配以《安妮日记》封面。】
师 对安妮,同学们知道多少呢?有的同学课前搜集了不少关于安妮或《安妮日记》的资料,奉献出来,资源共享,对不对?
生 安妮是德国犹太人,为逃避纳粹大屠杀,安妮一家到荷兰避难。后来,中立的荷兰也被德军占领。从1942年7月到1944年8月,安妮等人一直躲藏在阿姆斯特丹一所房子的密室里。安妮以她少女的眼光记述了这段苦难煎熬的岁月。随着盟军捷报频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