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8题,约12800字。

  福建省泉港一中2014届高三5月考前围题卷语文试卷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l)制芰荷以为衣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4)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6)逮奉圣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密《陈情表》)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一5题。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王阳明
  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乌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沈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顽。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
  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如囹圄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
  凡吾所以教,其意实在于此。恐时俗不察,视以为迂,且吾亦将去,故特叮咛以告。尔诸教读其务体吾意,永以为训。毋辄因时俗之言,改废其绳墨,庶成“蒙以养正”之功矣。念之念之!
  (选自王阳明《传习录》)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        讽:规劝
  B.乐嬉游而惮拘检            检:约束
  C.若近世之训蒙稚者          训:教诲
  D.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        肆:延伸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王阳明的教育理念的一组是
  ①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
  ②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
  ③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
  ④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
  ⑤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
  ⑥彼视学舍如囹圄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④     D.①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阳明认为儿童教育要多措并举,以诗歌、习礼、读书等方式进行熏陶渐染,从而达到激发志意、严肃仪容、开发智力的目的。
  B.在王阳明看来,把对儿童进行“歌诗”“习礼”教育视为“不切时务”的观点是错误的,“不切时务”论者并没有真正理解古人办学的意义。
  C.王阳明主张儿童教育要根据其年龄特点,顺应他们爱嬉戏玩耍的天性,因势利导,使他们内心愉悦,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
  D.王阳明批评了当时的教育存在的违背规律、多使惩罚等错误做法,认为那样做会导致学生学业难成并败坏社会风气。
  5. 请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乌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 (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双调】沉醉东风    秋日湘阴①道中
  赵善庆
  山对面蓝堆翠岫,草齐腰绿染沙洲。傲霜橘柚青,濯雨蒹葭秀,隔沧波隐隐江楼。点破潇湘万顷秋,是几叶儿傅黄②败柳。
  【注】①湘阴:县名,今属湖南,在湘江下游,滨临洞庭湖,擅山水之胜。
  ②傅黄:涂染上黄颜色。
  (1)、请赏析“山对面蓝堆翠岫,草齐腰绿染沙洲”两句中“堆”字或“染”字的妙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这支曲子中所表现出的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 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觉慧打算温习功课,准备大考。可是他摊开书,心里反而更烦躁了。于长叹一声合了书,一个人往花园里去了,在花园他看见宛儿在为鸣凤烧纸钱。(《家》第二十九章)
  B、“马伊埃特沉浸在遐思之中,这种遐思简直是某个悲惨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