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060字。
《渔父》导学稿
嘉兴外国语学校高二语文备课组 必修五第三专题 备课人:李莎 审核人:备课组
【课前预习】
本课的预习目标一:回忆主人翁屈原的相关信息。
1.屈原,名 ,字 。 时期 国人。我国伟大的 和 诗人。著有《 》、《 》、《 》、《 》、《 》凡23篇不朽作品,皆出自 (朝代) 辑集的《楚辞》。首创“ ”,亦称“ ”。
2.名句回顾:
路漫漫其修远兮, 。 (屈原•离骚)
,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亦余心之所善兮, 。 (屈原•离骚)
,来吾道夫先路也。 (屈原•离骚)
本课的预习目标二:疏通文意,整理知识点:
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我们的任务:小组分工合作,结合注释、工具书完成下表。
字词注音 渔父( ) 枯槁( ) 三闾大夫( ) 凝滞( )
淈泥( ) 汶汶( ) 莞尔( ) 鼓枻( )
餔( )其糟而歠( )其醨( ) 濯缨( )
解释加点字 渔父: 是以见放: 淈其泥:
餔其糟而歠其醨: 新沐者必弹冠:
新浴者必振衣: 鼓枻而去:
古今异义 (1)颜色憔悴 古义: 今义:
(2)形容枯槁 古义: 今义:
(3)三闾大夫 古义: 今义:
(4)深思高举 古义: 今义:
特殊句式 (1)屈原既放( ) (2)行吟泽畔( )
(3)是以见放( ) (4)圣人不凝滞于物( )
(5)安能以身之察察( )
(6)遂去,不复与言( )
翻译重点句 (1)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2)圣人不凝滞于物,而于世推移。
(3)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4)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5)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我有疑惑 (1)
(2)
(3)
(4)
【课堂合作探究】
本课的学习目标一:通过多样方式研读文本,认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并体会屈原和渔父各自的人生及处世哲学。
Show time:
1.你可以: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表演。(如:有情感有性格的朗读;你与主人公化而为一的小型情景剧等)
2.你也可以:参看资料链接,结合原文对屈原或渔父中任一人进行分析、总结,并派代表上台展示。(提示:人物描写手法一般有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
(一)屈原
材料链接一:
屈原,楚国丹阳人,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