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399字。

《现代诗二首》教案
《回延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找出诗歌“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祝延安”的行文结构;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本诗;结合民歌特点,分析和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
(3)情感目标:感受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革命事业和革命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重点:朗读诗歌,从音准、节奏、感情上把握和体会诗歌;
(2)难点:理解诗歌采用的比兴、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
前些天,因为高考的原因,我们少体校好不容易放了几天假,大家还记得回家时的心情吗?(自由回答)与家、与亲人分别了短短的一个月,我们就抑制不住自己的思念之情,那么大家想想,如果与家、与亲人阔别十年之久,在踏上回家的征途时又是一番怎样的心情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诗歌,聆听一位回家者的心声!(板书课题:《回延安》)
二.初读诗歌,初步感受
1. 按照你喜欢的方式自由的朗读诗歌(别忘了读读“感悟•品味•欣赏)
2. 读了诗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或者评论(角度自选,自由回答)
3. 结合学生的答案,介绍作者、背景以及文体特点:
(诗歌感情为什么如此强烈//诗歌读上去为什么琅琅上口)
(1) 作者:贺敬之,当代的诗人、剧作家。(详见注释1)
(2) 写作背景:作者与延安的密切关系,1956年从北京回到阔别十年之久的延安,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后写的。在大会期间,作者受到延安人民的热烈欢迎,也看到延安的巨大的变化,激起昂扬的诗情,萌生了创作的冲动,写下了此诗。
(3) 文体:这是一首现代诗,学习和借鉴了陕北信天游爬山调的格式,两行一节,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起来悠扬高亢。
4. 合作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分组朗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最好(一组一部分)
全班齐读:共同揣摩诗歌的节奏与情感。
三.赏析诗歌,弄懂诗意,体会情感

            《再别康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朗读诗歌,品味诗歌优美的意境、华丽的语言,理解诗歌的内容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在诵读中提高诗歌的赏析水平;
(3)情感目标:感受诗人“再别康桥”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设想:
(1)重点: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三个角度赏析诗歌,感受诗境,体会诗情;
(2)难点:理解诗歌表现手法方面的特点。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
在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有一句诗,流传千古,那就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时古难全。”词人用豁达的情怀,笑看人间的悲欢离合。但又有诗云“多情自古伤别离”,当真正面对离别的时候,能够潇洒而去的人却是不多。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一位面对离别,翩然而去的诗人——徐志摩。
二.诗人简介,诗题简析
1. 徐志摩小传
(1) 学生介绍:根据收集的资料,自由介绍诗人情况(新月诗派的代表)
(2) 教师补充:围绕诗人的个性特征——才华横溢、充满狂放与浪漫气质的诗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