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670个字。

  《水调歌头》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就苏轼的中秋词名篇《水调歌头》的教学情况为大家说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设想、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这六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 教材分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五单元第25课中的一首词,词篇围绕一月字,巧妙地将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以月光的空间转移暗示时间的变化,由天上写到人间,结构严谨节奏从容不迫,末句对于普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在温馨的感动之余更增添了一份哲理的启迪,使得词作含蓄隽永,意味深长。这一单元主要是学习中国古典诗词,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辛弃疾的《西江月》,对词这种文体已经有了一定了解。
  二、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对于这样一首优美的诗词,如何在正确理解和把握文意的基础上不破坏原作本身优美的意境同时又能让学生自觉接受审美熏陶,提高人文修养,这是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我遵循语文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考虑,为本课的学习设置了这样的几条教学目标:
  1、 掌握诗词基本常识,了解词牌和小序,提高审美能力和诗词鉴赏能力,学会欣赏并背诵此词。
  2、 通过创设情境和四个富有层次的问题的展开、讨论等活动过程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感悟古典诗词跌宕有致的情思和古雅清丽的文词,体会古典诗词之美及其产生的兴发感动之作用。
  4、 体会诗人疏朗旷达的胸襟气度以及对于美好人间情谊的留恋与执着,感受生活的美好,享受美好的生活。
  对于这首词文字意义上的理解并不难,难的是文字背后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和矛盾心态,以及他对于这一生命困境的正确、理智、豁达的处理上,我们如何把握这一复杂的动态过程;另外对于其中精彩文句的欣赏,对于真挚温馨人间情谊的理解和体会,这对于抽象思维和思辨能力正在发展中的中学生、对于人生阅历和情感经历还不是十分丰富的他们来说确实有着一定难度。因此我给这首词设置的重难点是:
  1、体会词人借月咏怀所表达的人生感慨,学会鉴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两句名句,体会其中跌宕的情思与动人的文词。
  2、体会作者现实人生态度的矛盾与所表现的旷达情怀之间的关系,理解词人“欲乘风归去”与“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的矛盾心态。
  三、 教学设想
  •课时安排:两课时
  •预习任务:1、查找作者生平资料,了解作者基本情况。
  2、自读课文,利用字典等工具书梳理字词,初步感知此词。
  •多媒体:ppt、音频文件
  •作业:1.背诵此词。
  2. 课下搜集几首类似的“问天”的诗词,比较体会它们的异同,看看能不能从中体会出古人“问天”的生命意志和探索精神,即对于永恒时间和有限生命的困惑和追问。
  3.课下另外搜集几首《水调歌头》词,试着从谋篇立意、文采词章、造语造境的角度对苏词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