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810字。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材必修四第二单元《辛弃疾词两首》
  二、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诗歌教学的要求为指导思想。
  2、设计理念
  本教学设计在落实单元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力求体现新课标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和“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的理念。
  3、教材分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为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材必修四第二单元《辛弃疾词两首》中的一首,辛弃疾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最能体现其豪放派特点的作品之一。本词在第二单元的中间位置,前面有婉约派柳永和豪放派苏轼的词作,后面是婉约派李清照的两首词。此前,在必修二、必修三学生已接触过两个古诗单元,对如何鉴赏古诗词已有初步了解,所以,本节任务既有复习,又负有提升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使命。
  4、学情分析
  在必修二、必修三中学生已经接触了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唐诗,对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手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加之学生初中阶段已经学过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和《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因而对作者应该并不陌生;但我校学生的语文功底普遍较差,所以在学习本词前先给学生印发了一些有关作者的资料。在教学时,把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作为教学的着力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了解辛弃疾的重要人生经历及本词作的背景。
  ⑵通过分析诗中的重要意象和典故,体会诗人的情感,探索作品意蕴。
  ⑶培养学生欣赏诗词语言、提高感悟诗词内涵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倾情诵读 ——感知情感,
  ⑵体会情感 —— 感受形象,
  ⑶咀嚼涵咏 ——品味语言的方法。
  3、情感与评价
  ⑴理解词人无路请缨,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⑵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兴趣,感受经典古诗词的魅力,体会词中表现出的拳拳报国情。
  4、现代教学手段
  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展示
  四、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感受诗词韵味,品味诗词语言。
  2、明确诗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词人复杂心情。
  五、教学难点
  1、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
  2、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
  六、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了解作者相关知识;熟读本词,查找典故资料。
  七、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作家梁衡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中国历史上有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师词作家的只有一人,他就是辛弃疾。”辛弃疾英武过人,智略同样超群。本来他可以成为勇冠三军、威震四方、“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一代名将,无奈一生备受排挤、屡遭贬谪,有心杀贼,却无路请缨。然而壮志难酬的他在慷慨悲歌中竟然成了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