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00字。
《海燕》
设计人:审核人: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
一、教材分析
《海燕》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诗,作者高尔基,俄国作家,《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全文运用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即将来临之际勇敢欢乐的形象的描写,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是一曲无产阶级战斗的颂歌。
二、学习目标
1、熟读成诵,在诵读的过程中反复品味语言中蕴含的感情。
2、引导学生把握散文诗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难点)
3、引导学生认识文中描写的海燕、海鸥、企鹅海鸥、暴风雨、闪电等的象征意义。(难点)
4、把握这篇文章的主题,感受作品浓烈的革命激情,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时代背景,从整体上领会课文的深刻内涵,探究海燕等形象的象征意义
难点:引导学生把握散文诗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引导学生认识文中描写的海燕、海鸥、企鹅海鸥、暴风雨、闪电等的象征意义
四、教法与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复诵读
五、教学准备
六字诀预习课文,查阅有关背景资料
六、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目标导入】
1了解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
2 着重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同时学习对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3 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
【整体感知】
一、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完成下列自学题目
1、翡()翠飞沫()胆怯()呻吟()掠起()苍茫()chǔn 笨飞cuàn 火yàn 蜿yán 寂mò zhèn 怒
2、朗读课文(至少两遍),理清思路.
这篇课文以大海为背景,请大家注意暴风雨到来前海面景象的变化,然后考虑一下,大致可分为几幅图画,在不同的场面中海燕都有些什么样的表现?
3、象征的手法及其在本文中的运用:
象征:它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被象征的本体)。
文中各种象征体的象征意义。高尔基仅仅在描写海燕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