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课时,约6540字。
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的脉络和思路,学习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现象到本质,顺理成章地阐明科技知识和科学道理的方法。
2.提高在准确、迅速地抓住关键语句的基础上,筛选、提取出文章的重要信息的能力。
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学步骤
一、阅读能力培养释要。
本单元学习科技类文章。

2003年颁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出于淡化文体的考虑,没有再专门提出“说明文”“议论文”等概念,而是按照“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对各种文本进行分类,这是有道理的。过去所言的说明文中,常常含有“论”的因素(尤其是论证某个科学道理的科学论文,如《〈物种起源〉导言》论证进化论的科学性),也含有“述”的成分(如《神奇的激光》中大量的故事传说)。因此,在教学本单元的文章时,不宜纠缠于文体术语(如“科技说明文”“科学小品”“科学论文”等),而应注重对文章内容本身的把握。

阅读实用文,应能把握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这一要求同样适用于论述类文章,尤其是科技类文章。因此,本单元各篇课文的练习一,均着眼于文章整体内容的把握与关键信息的梳理。教学中,可依据这个练习来进行整体阅读。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通常离不开“领会结构”“理清思路”的过程。需要注意,“理清思路”并不等于机械地划分段落、概括段意,教学中应尽量避免这种让学生厌烦的程式化做法,列提纲、在书上圈点勾画出纲要性的词句,都是把握思路的形式。有些文章行文活泼,更无必要给每一个段落都嵌定一个位置。但无论如何,在本单元,应注意培养学生“理清思路”的意识和习惯,训练他们整体把握结构思路的能力。

注意科技类文章的文化内涵。科学本身就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这里强调文化内涵,是想让学生在获取科学知识的同时,多多体味其中的科学精神与人文色彩。例如,阅读《南州六月荔枝丹》,不仅了解一点关于荔枝的常识,而且从文中引用的大量古诗句中,感受到荔枝这一古老的中国特产所积淀的深厚的历史文化成分(如此挖掘,能使老课文教出新意、新味)。阅读《神奇的激光》,可叹赏人类从古至今,对宇宙和自然现象进行想像与探索的浪漫情怀。《〈物种起源〉导言》鲜明体现了达尔文言必有据、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以及长年累月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和热爱。《这个世界的音乐》让我们生动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妙,并引发我们重新思考与达尔文主义完全不同的生态观、生命观。若时间与条件允许,可组织学生对课文做延伸阅读,进而对以上问题做深一步的探究。
由于各篇课文的内容都还比较浅显,思路也较清晰,建议不做串讲,课堂上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读。
二、基础知识聚焦
(一)作家作品
1.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生于1901年,浙江海宁人。早在30年代,他就有《中国植物图鉴》等专著,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他的《鸟类概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现代鸟类学著作。他创作了大量的科普作品,解放前曾出版《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活素描》等,解放后出版的有《生物学碎锦》。贾祖璋的科普作品大多以绚烂多彩的生物为写作对象,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有着相当高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
2.达尔文(1809—1882)是生物进化学说的创始人。他出生在英国士鲁兹巴利镇上的一个世代医生家里。达尔文年轻时代,正是生物学领域处于“神创论”与生物进化思潮激烈斗争的时期。1831年达尔文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贝格尔号”军舰为期五年的环球旅行,考察大陆海岸沿线的动植物、地质地貌情况和搜集资料。达尔文在科学考察中,以极大的兴趣,搜集各种自然条件下的生物生态标本。对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动植物的大量变种的考察,使达尔文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物种是逐渐变化的”,物种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
达尔文1836年回国之后,就用生物物种进化的观点,整理研究他从科学考察中获得的大量事实材料。他认识到各种不同的物种,可以由共同的祖先演化而来。进而他又提出了自然选择的理论。他还接受了马尔萨斯人口论,用“生存斗争”的观点来解释生物进化。在写作《物种起源》过程中,由于英国生物学家华莱斯年轻时也作过环球科学考察,他也得出了与达尔文相同的结论,写出了一篇论文,寄给了达尔文。达尔文感到震惊,达尔文把华莱斯的论文同自己的原稿提纲《物种起源》于1859年11月同时发表。
3.托马斯•刘易斯(1913—1994),美国医学家、生物学家、科普作家、美国科学院院士。1974年出版随笔集《细胞生命的礼赞》,获该年度美国图书奖。

4.关于科学小品。科学小品,就是以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的小品文。它篇幅短小,形式活泼,内容多样,能较敏捷地反映科学上的新事物、新思想和新动态。有些科学小品根据内容需要,可以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进行说明,使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
(二)词语集解
1.醴酪:甜酒和奶酪。
2.兼程:一天走两天的路。
3.萌蘖:指植物长出新芽。萌,生芽、发芽。蘖,树枝砍去后又长出来的新芽。
4.啖:吃。
5.几率:概率的旧称。
6.熵:科学名词。用于表示某些物质系统状态的一种量度,或说明其可能出现的程度。
(三)要点回顾
《南州六月荔枝丹》
1.分析课文说明顺序,明确课文的说明重点,分清主次。

《南州六月荔枝丹》介绍荔枝这种水果的生态特点,因此从生理特性写起,写到它的生活习性,并且以生理特性为主,生活习性为次,这是文章总的说明顺序。写荔枝的生理特性,主要是写果实的特点,这一部分的说明顺序是由表到里,即从外部形态写到内部结
构,一层一层,从外壳一直写到内核,条理非常清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