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9题,约14130字。

  江苏省扬州市2013-2014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试卷综析】2015届江苏省扬州中学(扬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试题总体难度比2014年的高考略低,文学色彩浓厚。以高考为命题方向,导向意识明显。结合本地教学进度,突出了语文学科的主干知识和考生能力的考查。没有偏、怪之类的题目,并且有一定的梯度。
  第一,整套试卷突出文学性考查,注重考生对传统诗歌的考查。第一大题,仅5个题目就有3个考查的是文学作品和名言名句,这还不包括后面单独设题的诗歌鉴赏和名句默写。第二,题型稳定,注重基础。论述文章、文言文、小说、成语、病句和连贯题等常规题型依然存在,与全国江苏高考卷基本一致。第二,涵盖知识点较典型全面,语言文字、概念题、筛选题、情感题、默写题、探究题等均有涉及。第三,注重学生创新能力考查。如19题的写作题是本卷的一大亮点。第四、注重学生探究思辨能力的考查,如第15题,有一定深度。
  一、语言文字运用(16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且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声誉雀起   黯然失色    薄饼/浅薄      典籍/枕藉  
  B.幅员广阔   五彩斑斓    剥落/剥削      朔风/夙愿 
  C.星辰变色   别出心裁    伺机/伺候      胚胎/毛坯  
  D.殒身不恤   哀声叹气    模仿/模样      渣滓/桑梓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识记)。
  【答案解析】答案:C  解析: A.声誉鹊起,báo/bó,jí/jiè. B.bō,shuò/sù. C.sì/cì,pēi/pī. D.唉声叹气,mó/mú,zǐ
  【思路点拨】本题是将字音字形结合起来考查的。字形题是比较常规的,难度不大,没有偏怪难出现,都是我们常见的易错字如“鹊起”“唉声叹气”。字音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字的辨析能力,平时要注意正确使用,运用正确的方法加以区别,并及时积累。
  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⑴ 我喜爱青衣的凤头绣鞋,绿裙衩里露出的红里子;我喜爱花旦的兰花指、甩水袖、水上漂样的小碎步,以及   ▲    、缠绵悱恻的唱腔。
  ⑵ 如今的书坛画坛   ▲    ,且到处是圈起来的围墙篱笆。若去看看那些展览,你悲哀的并不是这些艺术家,而要浩叹这个时代的荒芜来了。
  ⑶ 但母亲斑白的双鬓分明让我感到她一个人的冬天已经来临。隔着三十年这样的人生距离,我感觉着母亲独自在冬天的透心寒冷。我   ▲    。
  A.不瘟不火        鱼目混珠        无能为力
  B.不温不火        鱼龙混杂        爱莫能助
  C.不瘟不火        鱼龙混杂        无能为力
  D.不温不火        鱼目混珠        爱莫能助
  【知识点】本题考查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解析】答案:C  解析: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恰到好处。也可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火爆。不温不火,性格温和,销售行情不火爆。鱼目混珠,比喻以假乱真,指物。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好人混杂在一起,成分复杂,指人。爱莫能助,心里愿意帮助,但是力量达不到。无能为力,力量够不上。多指没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件或解决某个问题。
  【思路点拨】这道题沿袭了江苏2013年的成语辨析题,解答此题,首先要正确理解题中各个成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仔细分辨各句语境。
  3.下面对有关作品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亭送别》为元代戏曲作家王实甫所著《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就课文来看,每一段唱词都有相应曲牌,而一折戏中的若干曲牌又属同一宫调。
  B.《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中,朱丽叶说“为什么你偏偏是罗密欧呢”,“我也不愿再姓凯普莱特了”,两句话表现出爱情的力量能够战胜家族的世仇。
  C.《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与众名士在兰亭举行修褉诗会后为诗集作的序。文章情感由悲而乐,表达了生命苦短、悲欣无常的感慨。
  D.《寒风吹彻》借助十四岁的我、浑身结满冰霜的路人、姑妈、母亲四个人的经历,表现了一种生命的真实: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识记)。
  【答案解析】答案:C  解析:C项“文章情感由悲而乐”表述错误,应为“文章情感由乐而痛而悲”。
  【思路点拨】四个选项中的课文均出自语文课本,学生对这些课文应非常熟悉。在《兰亭集序》中,王羲之的情感变化非常大,按先后顺序应为:由“乐”至“痛”继而又“悲”。
  4.对相关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3分)
  A.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以“白云”喻游子,后句则交代游子浮舟漂泊的孤愁。
  B. 杨炯《从军行》中,“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以雪暗风多写环境恶劣,以鼓声写战斗激烈。视听结合,景中传情。
  C. 李白《将进酒》中,“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巧妙用典,借陈王曹植醉酒狂欢抒发自己人生得意的快乐。
  D.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既实写夏天暴雨,又暗含仕途风波险恶之意。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古诗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答案解析】答案:C  解析:C项“借陈王曹植醉酒狂欢抒发自己人生得意的快乐”应为“抒发人生失意的痛苦”。
  【思路点拨】四个选项中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杨炯《从军行》、李白《将进酒》、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均出自语文课本,学生对这些课文应该非常熟悉,才高八斗的曹子建人生并不得意,此处应看作借酒浇愁。考生只要临场不慌,找出正确答案是很容易的。
  5.分别用一句平实的话表述《飞鸟集》中相关诗句的含意。(4分)
  (1)鸟以为把鱼举在空中是一种慈善的举动。
  ▲                                    
  (2)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                                     
  【知识点】本题考查变换句式和分析概括作者观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运用)。
  【答案解析】答案:(1)自以为慈善的行为实际是对他人的伤害。或:名为慈善,实为害人。(2)爱更利于物的发展。或:鼓励(表扬)更容易让人进步。
  解析:(1)“鸟以为把鱼举在空中是一种慈善的举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