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小题,约8890字。
常州市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文化考试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1. 试题共三部分,6页,计21题。总分值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本卷有试题卷和答题卡两个部分。考生须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的一律无效。考试结束,试卷、答题卡一并上交。
3.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填写在试卷上,并填写答题卡上的考生信息。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把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填在指定方格内。(2分)
袅,细长柔弱的意思,多与纤( ▲ )细、婀娜( ▲ )的事物相联系。《列子》记载:韩娥姑娘因pán( ▲ )缠用尽而卖唱来chóu( ▲ )集路费,很久,大家仿佛仍然能听到yíng( ▲ )绕在梁柱间的美妙歌声。后世就用“余音袅袅”“绕梁三日”等来形容歌声和音乐的魅力久久不散。
(材料出自《汉字英雄》)
2.下列有关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3分) 【 ▲ 】 【 ▲ 】
A.鲁滨孙出身体面家庭,但厌恶平庸生活,不顾父母反对,私逃出去过冒险生活。
B.历经多次危险,鲁滨孙逃到了伦敦,经过一番奋斗,拥有了一座甘蔗种植园。
C.在孤岛上,鲁滨孙为了获得稳定的食物来源,和星期五一起尝试播种大麦和水稻,虽然连续三次失败,但他锲而不舍,终于成功。
D.我平时叫她阿妈,憎恶她的时候叫她阿长。其实她是补真阿长的缺,大家叫惯了不再改口——这就是长妈妈称呼的来历。
E.我在父亲的逼迫下背完《鉴略》再去看五猖会,可是,风景、点心、五猖会的热闹,对我而言都已兴味索然。
3.依据材料,为“越辩越明”栏目拟定辩论赛的双方观点。(3分)
东南大学引导专家教授默默无闻做学问,努力通过学术论文表达思想和观念;也鼓励专家教授上媒体传播新思想和新观念,推出专家教授“新闻贡献率”排行榜,这一做法引起热议。
(材料出自《江苏科技报》)
答:正方观点: ▲ ;
反方观点: ▲ 。
4.例句是为图2(《誓言》)配的说明,请借鉴这一形式给图1(《嘲笑》)也配上一句有警示意义的话。(2分)
例句(图2说明):
刀剑逼迫下的誓言,未必是真诚的表达。
图1说明: ▲
图1 图2
5.很多人担心纸质阅读将败给网络阅读,你也认为“网络阅读会取得压倒性优势”吗?请探究下列现象,作出你的分析判断。(4分)
调查显示:2013年成年国民对图书、报刊的接触时长均有减少;上网和手机阅读的接触时长继续增长,电子阅读器接触时长略有下降。
网络知识全世界共享,方便学习。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对网络文学有“几乎是海量的阅读需求”,低成本的网上付费阅读已经形成趋势。网络阅读形式花哨、内容庞杂,浅阅读、片断阅读唱主角,更适应现代生活快节奏。
中国有着悠久的书香传统,纸质图书阅读的基础雄厚。纸质图书能够表现、传达细致入微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经典作品文字精妙,内容厚重、系统。很多年长的人担忧传统阅读的危亡,认为将海量的网络信息变成“知识”还任重道远。
(材料出自《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等)
答: ▲
6.默写。(6分)
(1)蓬山此去无多路, ▲ 。
(2) ▲ ,一览众山小。
(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 ▲ 。
(4)古诗词中有不少从听觉角度来写的经典句子,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 , ▲ 。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