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题,约8810字。
德化八中2014年春季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完卷时间:150分钟 满 分:150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10分)
(1)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2)乱石穿空,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3) 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4) 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5) ,寻常巷陌。(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6) 封狼居胥,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7) ,烽火扬州路。(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8) 冷冷清清, 。(李清照《声声慢》)
(9) 憔悴损, 。(李清照《声声慢》)
(10)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一)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 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节选自《苏武传》)
(二)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欲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节选自《张衡传》)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欲因此时降武 因:趁着
B.从我始矣 始:开始
C. 连辟公府不就 就:成就
D.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雅 :向来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3分)
A.畔主背亲 B.何以女为见
C.头县北阙 D.衡少善属文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卫律借“会论虞常”的场面,对苏武逼降,但苏武先是冷眼相看,接着据理反驳。作者通过这个惊心动魄,生死系于一念的场面描写,表现了苏武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精神。]
B、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贰的崇高气节。
C.面对统治者多次征召,张衡都“不行”“不就”“不应”,表现他的不慕荣利、无意仕途的高洁品德。。
D.张衡不愿出仕,不关心国事,他十年磨一剑,精思附会,写成《二京赋》,和班固《两都赋》齐名,都是流传后世的名篇,进一步证实了他的确“才高于世”。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3分)
译文:
②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3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寒食
陈与义
草草随时事,萧萧傍水门。
浓阴花照野,寒食柳围村。
客袂空佳节,莺声忽故园。
不知何处笛,吹恨满清樽。
【注】寒食,即寒食节,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