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50字。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濮阳市综合高中 章永建
教学目标
1、 反复朗读,理清文章的思路与结构,
2、 品味语言,理解运用的表达技巧,感受其音乐美、绘画美、意境美,
3、 把握文中作者思想感情的文化,探究文章主题
教学重点
把握结构,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主题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设问质疑,多媒体辅助
学法指导
结合《优化方案•预习》,充分预习,反复朗读,细细品味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检查预习,听读正音,整体感知,理清思路,体会感情
一、 情景导入
我们在初中学过杨万里的一首描写西湖美景的诗——(生答)《晓出净慈寺
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好!在这首诗中,杨万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美景,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深情呢?
明确:诗歌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惊采绝艳的绮丽荷花图,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之情。这一节,让我们一同走进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看看朱先生笔下的荷花美景与杨万里笔下的有何不同,抒发的情感又有何差异。
二、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结构
1、 检查预习,《优化方案•预习》“基础梳理”部分第一、二题(多媒
体呈现,学生作答)
2、 一读:注意读准预习题中涉及的字词,找出文中表示作者游踪的词
语,划分层次,把握文章的基本结构
讨论明确:家门——小路——荷塘——家门,眼前——联想——眼前。
全文分三大段:
第一部分(1):月夜赏荷的缘由
第二部分(2~6):月夜赏荷,心随荷动。
第三部分(7~10):联想采莲旧事引动乡思。
触景生情(因事生情)→绘景抒情(叙事抒情)→联想想象→回到当下。这是高中生最容易模仿的散文结构方式。散文名篇《故乡的榕树》即是这种结构作品的经典。
三、 听名家美读:感受文中作者情感的变化。
2、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踱”字能否换成“走”字? 提问,明确:从文中看,这里的“踱”字不能换成“走”字。“踱”字写出了作者若有所思的神态、放松随意的心情和暂时摆脱世俗的安宁。如果换成“走”字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了。 3、者在第三段中说:“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另一世界”是怎样的世界?此时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