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510字。

  《报任安书》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了解《史记》的写作过程和成书原因。
  积累文言词语与句式。
  2、过程与方法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探究文章的思想内涵
  鉴赏本文叙事、说理、抒情融于一炉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略司马迁逆境中发愤有为的高尚人格和他的生死观。
  【教学重、难点】
  1、积累重要实词、虚词与句式。
  2、感受司马迁逆境中发愤的高尚人格和他的生死观。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想】
  本文是研究司马迁的思想以及他创作《史记》动机的重要文献。首先了解司马迁其人其事。在学习本文前,可安排学生观看了央视《百家讲坛》关于武汉大学教授李敬一讲《司马迁》或《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37:绝笔之作》的影像资料,增强学生对本文创作背景的理解。本文词句难度较大,学生很难懂清句意,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指导,并应注意检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归纳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整体感知全文。
  2、研习第1节。
  【教学过程】
  二、解说文题,整体感知
  1、体裁解说:“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 “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
  2、写作背景:《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复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对此稍作解释),被捕下狱,惨遭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在这期间,任安写信给他,希望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出于以往的沉痛教训和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司马迁觉得实在难以按任安的话去做,所以一直没有复信。后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
  (解说:突出“信”及“信”的来由和内容,为课文内容指向。)
  3、学生朗读课文,划出有疑难之处。将注解上的字词注音移到文章上。
  曩(nǎng)者  头抢(qiāng)地  伏法受诛(zhū)  暴(pù)肌肤  榜(bǎng)箠(chuí)
  圜(yuán)墙  缧绁(lěi xiè)  槛(jiàn)阱(jǐng)  占卜(bǔ) 愠色(yùn) 
  倜傥(tìtǎng)  闺閤(gé)  魏其(jī)  诎(qū)体  羑(yǒu)里
  4、教师朗读课文。
  5、整体感知,把握全文
  全文共分六段: 
  第一段:向任安说明未能及时回信的原因。 
  第二段:向任安说明不能在武帝面前“推贤进士”的原因。 
  第三段:叙述因为李陵事件下狱的经过。 
  第四段:写自己忍辱受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