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520字。

  15 短文两篇
  教材分析
  《谈读书》是培根的一篇著名随笔。本文紧紧围绕读书的正确目的、正确方法、重要作用等方面展开论述,平易流畅,笔法灵活,语言精致。全文好似一篇谈话,针对性很强,从读书的三方面对世人谆谆教诲,充满了睿智的思辨色彩。《不求甚解》是一篇杂文,但也是一篇驳论。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进行了否定,正面阐述了读书贵在会意,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的观点。两篇文章都思路清晰,观点精辟,风格平易近人,富有启迪性。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理解两篇文章的读书观点,提高对读书目的、方法、作用的认识。
  能力目标
  1.理清两篇文章的思路,理解作者的观点。
  2.对比阅读,分析两篇文章的论证方式、方法,揣摩体会两文的语言风格。
  3.初步学习驳论文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积极引领学生读书,引导学生探讨正确的读书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真正理解两文的读书观点。
  2.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
  3.掌握两文的论证方法。
  突破方法:通过聚焦论证方法,畅谈理解收获等环节,在学生自主交流的基础上,理解两文的读书观点,分析论证方法及其效果;通过语文活动“读书交流大舞台”和“微型辩论赛”两个语文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辩论中自觉地运用论证方法,阐明自己的观点,并学会批驳对方的观点。
  难点
  1.怎样正确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
  2.学会比较阅读,分析两文论证方式的不同。初步领会驳论文的写法。
  突破方法:指导学生比较阅读《不求甚解》和《谈读书》,分析两文论证方式的不同,总结归纳议论文的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思维。九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读书积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致。
  2.巧设问题,对话讨论。通过问题设计巧妙引导学生对话,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思考讨论,理清思路,研讨论证方法及其效果,以及在阅读上的收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大家都知道犹太人是聪明的,可聪明从何而来呢?读书致胜。
  幻灯展示资料:在每一个犹太人家里,当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点一滴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个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犹太人爱书的传统由来已久,深入人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8年的调查表明,在以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