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900字。
清朝的文字狱

  清朝统治者对明朝留下来的文人,一面采取招抚办法。一面对不服统治的,采取了严厉的镇压手段。就在康熙帝即位的第二年,有官员告发,浙江湖州有个文人庄廷鑨,私自招集文人编辑《明史》,里面有攻击清朝统治者的语句,还使用南明的年号。这时候,庄廷鑨已死去,朝廷下令,把庄廷鑨开棺戳尸,他的儿子和写序言的、卖书的、刻字的、印刷的和当地官吏,被处死的处死,充军的充军。这个案件,一共株连到七十多人。
  公元1711年,又有人告发,在翰林官戴名世的文集里,对声明政权表示同情态度,又用了南明的永历帝的年号,就下令把戴名世打进大牢,判了死刑。这个案件牵连到他的亲友和刻印他文集的,又有三百多人。
  因为这些案件完全是由写文章引起的,就管它叫“文字狱”。
文字狱自古就有,但是文网之密,处刑之重,规模之广,以清朝为最甚。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先后发生了数十起大大小小的文字狱。
什么是文字狱?就是统治者挑剔文字的过错而兴起的大狱。大的像几十本的专著、诗文集,小的则一篇短文、一首诗、一封信,甚至一字半句的言语,不管是自己作的,还是抄别人的,甚至是从古人那里抄来的,都可以作为文字狱的罪证。文字自然是出自文人之手,所以可以说文字狱是专门对付文人的,是帝王进行政治镇压、钳制思想以巩固独裁统治的手段。
清朝最早发生的较大的文字狱,是康熙时的庄廷鑨《明史》案。
庄廷鑨是从明朝宰相朱国桢的后人那里,买来一部朱着《明史》中〈列朝诸臣传〉稿本。朱国桢的《明史》已刊行于世,〈列朝诸臣传〉是未刊部分。庄廷鑨将它和自己所补的崇视朝历史,用自己的名字刊刻。他所补的崇祯朝历史,对满人有攻击之辞。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被归安知县吴之荣告发。当时庄廷鑨已死,结果被刨棺焚尸。他的弟弟廷钺被杀;为庄书作序的李令哲和他的四个儿子也都被杀。南浔县有个大富翁朱佑明,和吴之荣有私仇,吴嫁祸于他,说庄书序中所称「旧史朱氏」


  康熙帝做了六十一年皇帝,老死了。他的第四个儿子胤禛(音yìn zhē)即位,这就是清世宗,又叫雍正帝。雍正帝是一个残暴成性、猜忌心又很重的人。在他的统治下,文字狱也更多更严重。最出名的是吕留良事件。
  吕留良也是一个著名学者。明朝灭亡以后,他参加反清斗争没有成功,就在家里收学生教书。有人推荐他博学鸿词,他坚决拒绝了。官员劝他不听,威胁他也没用,后来他索性跑到寺院里,剃光了头当和尚。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