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600字。

  授课日期 11月7日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教师 穆丽平
  教学课题 总课时:4 第3 课时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一、导入新课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让我们走进苏杭,去欣赏西湖美景。
  二、简介作者(略)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歌政治倾向非常鲜明,重视讽喻,崇尚简单易懂。代表作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配乐范读,注意老师的断句。
  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学生个人配乐朗读。
  全体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四、精读课文,研读课文。
  1、诗人是骑马游西湖,所以诗里提到了“游踪”,试诵读全诗两遍,然后说说诗人的游踪。(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
  2、我们说这首诗写的是早春景象。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呢?
  3、“湖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春水初生,湖面水位上升,与堤平。)为什么说“云脚低”?
  4、“几处早莺”有什么含义?为什么“争暖树”。莺不多,燕子多不多呢?
  5、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6、第五、六句写了什么?(花草)为什么说“乱花迷眼?
  7、最后两句是怎么结住全诗的?这两句颇有韵味,能品味出来吗?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
  五、品读诗中妙笔:
     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都是“吟安一个字,抚断数根须”的结果,白居易、欧阳修、贾岛都是其中的典范。本诗“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乱”不仅写出了花的品种数量之多,花开之多更显出了一种勃勃的生机,诗中还有类似的妙笔,你能找出一些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