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300个字。


  教学目的
  1、领会作者观点,学会举例论证。
  2、了解文中逐层深入的论述方式。
  3、激发大家的创造思维,鼓励大家积极创新。
  课前准备:
  1、用一课时交流议论文的一般常识(围绕三要素)。
  2、课前预习,比如自学生字词、找出成语、熟悉课文内容等。
  3、认真学习讨论“综合学习与评价”。
  4、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由图片趣味导入,并揭示目标:
  图略。1、图中是什么?2、水的用途有哪些?
  师:看来生活中事物的标准答案不止一个。真如苏东坡的诗句所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以说:每一种事物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观察的角度不同,结论也不相同。

  导入新课并揭示课堂目标。
  二、整体感知——听朗读,谈印象。
  听朗诵;要求:划出给你印象最深或引起你思考(启发)的句子,可简单谈谈自己的体会。”(交流内容略)
  三、悟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
  1、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作者提出了哪几个问题?由此你认为作者的看法是什么?为了使观点有力,作者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问题二:创造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观点1.任何人都有创造力,创造的意识在自己的思想里。2.即使是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也并非是轻而易举的获得灵感。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而形成的。3.区别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的细小的想法。)
  举例论证: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