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50字。
东海之大乐
第一则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掌握本课的文言实词、虚词、固定句式及特殊句式 。
2、把握成语望洋兴叹、贻笑大方、大方之家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掌握鉴赏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如对比手法,提高阅读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人应谦虚谨慎的道理,不断提高个人修养。
*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基础知识,理解课文内容,。
* 教学难点:领悟文章寓意,体会庄子散文想象奇特的特点
* 教学方法:诵读法、引导提问法、探究讨论法
* 课型:新授课
* 课时:一课时
*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我们学过庄子的好几篇文章,有许多成语即出自于《庄子》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解牛、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逍遥游》扶摇直上、鹏程万里;《无端崖之辞》涸辙之鲋、运斤成风。还有井底之蛙、邯郸学步、以管窥天••••••每个都堪称经典,今天我们学习《东海之大乐》的第一则故事中,其中也形成了几个有意思的成语,我们一起学习吧••••••
二、文本简介
《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河伯和海神对话的形式,讨论了“说明世上一切事物都只是相对的”的问题。 课文节选《秋水》开头的一、二段,单看此文,寓意已经有了新的理解
三、预习检查
1.生字词积累
泾(jīng)涘(sì)渚(zhǔ)闾(lǘ) 比(bì) 稊(tí)米礨(lěi)
2.学生朗读课文
3.同步作业上的基础知识(在课文讲解过程中进行对照)
4.这则寓言能让你想到哪些成语?
明确:望洋兴叹 贻笑大方 大方之家••••••
四、文本分析
(一)成语探析之望洋兴叹
(1)“望洋兴叹”的含义?
明确:“望”,仰视,仰望。“洋”,北海海神若。原指仰视海神若叹息。
(2) 找出表达“望洋”前后河伯心态的词。
明确: “欣然自喜”、 “望洋而叹”。
(3)河伯在什么情况下欣然自喜?
明确: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4)河伯为何“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明确: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5)河伯的“叹”包括哪些内容?
明确:河伯的感叹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嘲笑自己的狂妄自大,“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二是感慨自己曾经目光短浅,盲目崇拜。
三是庆幸自己尚未盲目自大到危险的地步。
四是表述了对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的估计:“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在这一段感叹中,我们能看到河伯对所犯错误的翻然醒悟的庆幸,也能读出其深深的后怕。
(6)成语小结:
望洋兴叹: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看到人家的伟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今多比喻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望洋,亦作“望羊”,仰视的样子。
(7)作者是用什么写作手法来塑造河伯这一形象?
明确:对比
(8)第一段中有哪些角度的对比?
明确: ①两次所见情景之比。②两次所见后的感受之比。
③两次所见后的动作之比。④两次所见后的神态之比。⑤两种做法所产生的结果之比。
(9)你是如何理解河伯这一形象?
明确:河伯是一个不拘泥于自己的境界,能随境界而不断提升自我认识的人。从当初的飘飘然、自以为大到虚心认错,甘拜下风,他实现了从无知到有知的转化,这是由“不自知”到“自知”的升华。这种知错能改的谦虚态度,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10) 齐读第一段
(二)成语探析之大方之家
(1)大方之家: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2)海神若能不能称为“大方之家”?(学生自述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