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590字。
《蜀相》《书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多诵读,多推敲,理解诗中的言外之意。
二、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对《书愤》和《蜀相》两首作品进行比较。
三、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
一、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二、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
一、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三、点拨法。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爱国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源远流长, “穷而后工”,这个单元的三位诗人,屈原、杜甫和陆游都是在国家面临危亡时,吟出发自肺腑,沾满血泪的传世之作。 板书课题。
二、请同学谈谈对杜甫的了解。
屏幕上出示了他不同时期的代表作, 可以结合着说说。
19岁——33岁,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代表作《望岳》。(读书和漫游时期)
34岁始困守长安少陵求仕,自号“少陵野老”,44岁才获得参军(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官职。(李林甫、杨国忠等奸臣当道,见解未能采纳)一个月后,安史乱起,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冒险逃出,投奔肃宗,恢复官职,又因直谏被贬。组诗 “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困居长安,被俘复官)
47岁弃官漂泊到四川,定居成都,在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断续住了五年,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但仍很贫困。曾在西川节度使严武幕中任职,官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课文就是写于此时。“安史之乱”已经乱了五年,百姓涂炭,肃宗宠信宦官鱼朝恩、李辅国,纵容皇后干政,排斥功臣郭子仪、李光弼。他心中的苦闷焦虑可想而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3岁,严武死去,他打算离蜀东去,途中留滞夔州二年。《登高》是这时所作。
56岁,携家出峡,漂泊鄂、湘一带,58岁,因长沙兵乱,举家南往投靠郴州的舅舅,行至耒阳时病死。(漂泊西南时期)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 自称少陵野老, 世称杜少陵,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其作品显示了唐由胜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他亦被称为“诗圣”。杜甫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