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课件制作图文并茂,题目解说,课文解读,紧扣高考。配套教案约23460字。
小蔡教书之滕王阁序配套教案 安徽宿城一中 蔡翔制作
【课文导入】(2014高考江西卷)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①(其二)
苏 轼
总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②。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yú )风。
【注】 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四黎:子云、威、徽、先觉四人都是海线南黎族人,姓黎,故称“四黎”。 翁:苏轼自称。
(1)指出“溪边自有舞雩风”一句所用典故的出处。(2分)
答案:出自《论语》(或《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解析】本题是江西诗歌鉴赏回归教材命题思路的延续。考查学生对先秦诸子作品的熟悉程度,同时《论语》也是名著阅读的内容。这篇文章是孔子与学生述志,表现孔子的政治理想。
(2)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6分)
答案: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黎族百姓的欢迎,因此表现出曾点曾经具有的那种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或者: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儒家思想影响和黎族百姓的欢迎,因此仍然向往曾点描述的礼乐之治,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解析】学生在作答时,一定要注意题目的问题指向:一是题目问的是人生态度,二是要结合诗歌内容及思想分析。
学生结合平时对苏轼的生平的积累,同时据注解“海线南黎族人”,诗歌内容“天涯万里”可知,当是苏轼贬于海南时所作。海南是中国的最南端,宿有天涯海角之称,而在唐宋时,是边远偏僻,蛮荒险峻之地,相比中原的富庶,这里戴罪立功的艰辛令人谈之色变,加之琼州海峡在古代时就是一座无法逾越的天垫,风高浪急,流放者在统治阶层眼里,都是要冒着九死一生危险才能抵达,可见被贬海南,是一种非常严酷的惩戒。但就是在这样的肉体及精神折磨下,苏轼竟至还能与小儿嬉戏,产生舞雩之感,可见其人生态度之旷达,之乐观。
【题目解说】序,又称序言、前言、叙、绪、弁(biàn)言、引等,古代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本篇是属于宴集序,多用以记宴饮盛会,其来源也与临觞赋诗、为诗作序有关,古代名人在闲暇时往往设宴邀集聚会,序以引之。撰序之人文完诗成,与会诸人再作唱和。王勃的《滕王阁序》就是这样,故结尾有“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等话。
【作者简介】王勃(约650~约676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通”。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上元三年(676)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背景资料】上元二年(675年)九月九日,洪州都督阎伯屿首次重修滕王阁,竣工后于此大宴宾客,并咸集文人雅士作文记事。才子王勃省亲正好路过南昌,便被邀请参加。阎伯屿计划让他的女婿写阁序以夸客,但还是先命人取出纸笔,假意邀请在座的宾客为滕王阁写作序文,人们知道阎的意图,故意谦让推辞不写 让至王勃时,这位年纪最轻的客人毫不客气,欣然命笔。阎都督见状,十分不满,愤怒离座挥袖而去,并嘱人监视王勃作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