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扬州慢.doc
横塘路.doc
满江红.doc
醉花阴.doc

  【学习目标】
  1.重点朗读,以声传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之美。
  2.通过品味本词语言,让学生体会词作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3.通过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词作,来体会词作表达的感情,能够当堂成诵。
  【学习重点】
  重点朗读,以声传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之美。
  【学习难点】
  品味情真意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理解词中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
  一、走进李清照
  1.李清照(1084-1155),宋代       派女词人。号         。她的词在苏轼、柳永、周邦彦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糜,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称为       体。
  2.李清照的词以       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内容多写             ,词风          。后期内容多写           ,词风            。
  二、写作背景
  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三、整体感知
  1.朗读体味
  结合注解,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注意停顿。
  2.思考一下,上片和下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四字短语把它概括出来?                     上片:                                下片 :     
  3.愁是抽象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如何去表现愁呢?在李清照之前有很多写愁的高手,为我们写愁树立了榜样。请找出一些例句,并总结出写愁的方法。
  【达标检测】
  指出“人似黄花瘦”的“瘦”字的含义。
  《醉花阴》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早年,李清照过的是美满的爱情生活与家庭生活。作为闺阁中的妇女,由于遭受封建社会的种种束缚,她们的活动范围有限,生活阅历也受到重重约束,即使像李清照这样上层知识妇女,也毫无
  ……
  学习目标:
  1、学习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
  2、体味忧国伤时的情感及“清冷”的意境。
  3、品味词中引用前人词句的写作技巧。
  学习重点:
  1、学习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
  2、把握忧国伤时的情感,体味“清冷”的意境。
  学习难点:
  品味词中引用前人词句的写作技巧。
  一、自主学习
  思考: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并找出小序中能点明这首词感情基调的一句话。
  明确:小序以洗练的语言,凄婉的音节,为读者交待了词作的时间(淳熙丙申至日),及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写作的缘由(感慨今昔),他人(千岩老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明确:“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一个“悲”字,奠定了本诗悲切伤感的感情基调。一句“《黍离》之悲”深刻的概括了这首词的主题,表达他因祖国山河破碎、百姓生活困苦而极其沉痛的心情。
  二、疑难探究
  1、扬州在隋、唐、北宋期间曾经是著名的繁华之地,词人眼前的扬州城又是怎样的呢?上阕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扬州城现在的特点?
  明确:“空城”——破败荒凉。
  2、“空城” 之“空” 表现在哪里?找出相关的诗句。
  明确: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二十四桥、无声冷月、桥边红药)等。
  词人“解鞍少驻初程”,站在扬州城边,看到了青青的荠麦、废旧的城池、高大的树木、孤独的二十四桥、无声的冷月、寂寞的芍药
  ……
  学习目标:
  1. 通过朗读,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
  2.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学生的爱国热情。
  学习重点:根据注释,朗读本词,把握作者的感情
  学习难点:背诵本词
  一、自主学习
  1.字音:靖康          怒发冲冠
  2.解释:怒发冲冠                          等闲  
  收拾                              贺兰山缺
  3. 诵读本首词,小组讨论完成:
  ① 词的上阙和下阙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作者的最高理想是什么?
  上阙表现了作者立功报国的雄心壮志,下阙表现“还我河山”的决心与信心,慷慨激昂,具有极大的号召力。
  作者的最高理想是“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②“怒发冲冠”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作者想到山河破碎、中原人民遭受金人的欺凌,胸中的怒火好似火山一样爆发。
  ③词的开头写到了“潇潇雨歇”,这有何用意?
  作者在词的开头交代了登高凭栏时天正下着小雨,看到这场雨仿佛想起了中原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受尽了金人的欺凌,泪水都快流尽了。此时,作者心潮澎湃对金人的仇恨油然而生。作者由此触景生情而“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情绪激动到了极点。
  ④“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夸张的手法,这两句话既表现作者对不共戴天的敌寇的切齿痛恨,又把收复山河的宏愿、征战的艰苦,以一种乐观主义的方式表现出来。
  二、交流展示
  三、达标检测
  1.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运用了什么手法?从什么角度来写作者的征战生活?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理想? (5分)
  “三十功名”和“八千里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作者艰苦征战生活。 “八千里路”是空间的角度来写,“云和月”是从时间的角度来写。 “三十功名尘与土”表现了作者蔑视功名,唯以报国为念的高风亮节。“八千里路云和月”展现了作者披星戴月、转战南北的漫长征程,又体现了任重道远、不可懈怠的自励之意。
  2. 如何理解“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写出和这句意思相同的诗句,能写多少写多少。 (5分)
  “莫等闲”两句既是激励自己
  ……
  灌南高级中学高二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使用日期:2014年3月27日,编号:014)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主备人:刘健  包科人:崔跃峰  印制份数:1000
  学习目标:
  1、感悟贺铸词的婉约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2、鉴赏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意境,学习博喻的写法。
  3、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学习重点难点:
  1、鉴赏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意境,学习博喻的写法。
  2、体味作者用语委婉含蓄的特点。
  一、自主学习
  1、用自己的话描述词的情境
  3.词中化用了哪些前人的诗句和典故?
  A凌波   
  B锦瑟
  C蘅皋    
  D彩笔
  三、达标检测
  3、赏析“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同絮,梅子黄时雨。”
  A用具体生动的景物表现了抽象的、无迹可寻和难以捉摸的细致情感,使这种情感转化为可见的、可闻的,因而是可信的事物,使读者可以从闲愁的形象中受到感染。
  B比喻新颖,不落俗套,作者也因此获得了“贺梅子”的雅号。兴中有比,不仅比闲愁之无尽,亦以兴身世之可悲。
  C连用三个比喻(博喻)来表现“闲愁”之多、乱、缠绵不断,十分生动,这是一个创举。
  D虚景实写。
  四、知识链接
  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