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8470字。
临沂市中学生
课外阅读资料
临沂四中版
第93期
(上半月刊)
2013-08 ☆卷首语☆
生命永恒的香味
书香,是生命永恒的香味。
一个人,若手头,桌头,床头,总有悦心的书陪伴,是一生的幸事。书在左右,或信手闲翻,或倾心细读,或一笑看过,或反复品赏,芬芳盈口,满心余香,所得的,都是生命的真意趣,大滋味。
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美好的习惯。从春花到秋月,在春秋默然交替里,在岁月寂然运行中,心灵因书,时而大恸,时而微喜,时而寒霜彻骨,时而微风拂面,一波三折,百转千回,在起起伏伏中,或领悟人生至理,或叹人世凄凉,都不为人生之快事。
读书,是智慧的行为,而这种行为本身,却可以引领一个人走向更大的智慧。愚昧的人,一辈子像行进在暗夜之中,只能随波逐流,浑浑噩噩活过;而智慧人,书是心中永远的明灯,引领自己时时清醒,步步睿智,最终走出完美的人生。 读书可以培养人儒雅的气度。所谓:“是真名士自风流”,其实就是指书的灵秀,书的雅致,书的睿智,穿过岁月的尘烟,浸润到读书人的心底里,然后,由内及外,附着于举手投足、做人处世之中,从而形成了一种翩然的风度,一种迷人的气质,超凡脱俗,卓然于众人之上。
被命运的大书影响过的人,不会轻易被生活打败。在这个世界上,有经历过大起大落大荣大辱,九死一生而百折不挠的人,有遭遇过多舛的命运,遭受过灭顶的打击而顽强拼争过来的人,读这些人物的史书与传记,常常让人热血喷涌,灵魂震撼。这样的书,连缀在字里行间的,都是精神之钙。读它,可以使人变得刚强勇毅,不畏强暴,不畏艰险,淡定地面对生活呈现给自己的一切。
读书的人不会孤独。一本本书,就是一个个心灵的朋友,在独酌的时候,它会与你同饮;在孤寂的时候,它会静坐与你对面。它是平淡的朋友,不喧哗,不招摇,以自身的丰富影响着你的丰富,以自身的安详引领着你的安详,以自身的厚重充盈着你的厚重。它不说话,却无时无刻不在催促着你的思索。它以自己的简单,成就着你的丰富,它以自己的开放与接纳,完善着你的精神世界。
这个世界上,比黄金更贵重的,永远是知识。而读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只有读书,才会使自己成为有意义的人。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读书人,永远不会沦落为精神世界的卑微者。
岁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时光流逝,岁月不言,生命一天天在书香的濡染中,会变得愈加醇厚耐品,一种灵魂的香味,自然会生发出来,飘逸四散。那如兰的一缕芬芳,就是我们留存在这个世界上最美的痕迹。
【目 录】
◆卷首语◆
生命永恒的香………………………………………………………01
◆时文选读◆
八年抗战的启示:爱国主义支撑民族复兴………………………………………………… 03
壮大自我,才是对国耻的最好纪念………………………………………………………… 04
莫让“常回家看看”成为一纸空文 …………………………………………………05 中央电视台揭晓“最美消防员” ………………………………………………………… 06
“飞天梦,中国梦的一个绮丽演绎 ………………………………………………………… 07
向中国航天事业的无名英雄致敬 ……………………………………………………………08
神十回家路,演绎强国梦 ……………………………………………………………………09
“过劳死”什么时候才可以是“过去式”? ………………………………………………10
夺命下水井盖,拷问“城市的良心” ………………………………………………………11
“落井女孩”避不开夺命井盖? ……………………………………………………………12
◆美文欣赏◆
像 …………………………………………………………………………………………… 12
小名 ……………………………………………………………………………………………14
认真 ……………………………………………………………………………………………16
风雨消磨生死别 ……………………………………………………………………17
枕上诗书闲处好 ………………………………………………………………………………19
活得像凡•高的向日葵 ………………………………………………………………………20
自由从何而来 …………………………………………………………………………………21
光阴 ……………………………………………………………………………………………22
凌晨四点的科比 ………………………………………………………………………………23
我是妈妈的蒲公英 ……………………………………………………………………………24
寻找一匹远去马 …………………………………………………………………25
我们活着做什么 ………………………………………………………………………………26
紫藤 ……………………………………………………………………………………………27
双眼皮的牛 ……………………………………………………………………………………28
◆例 文 赏 析◆
2013年山东高考作文导写与示例……………………………………………………………30
命题作文“谈最遥远的距离”导写与示例……………………………………………………31
话题作文“为生命着色”导写与示例…………………………………………………………35
话题作文“细节”导写与示例………………………………………………………………… 38
材料作文“感恩”导写与示例…………………………………………………………………42
※ 时 文 选 读 ※
古人云“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76年过去了,历史其实一直都醒着。
1937年7月7日深夜,日军以失踪一名士兵为由,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在这一无理要求遭到中国守军严词拒绝后,日军悍然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开枪,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卢沟桥畔响起的日本侵略者的枪声,就这样唤起了一个民族的血性与觉醒,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日战争,亦由此拉开序幕。
仇恨不曾生长,记忆无法泯灭。“百年病体气悠悠,又遇独夫乱九州。安内为由兄害弟,引得鲜血灌卢沟。”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这也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中国,在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这一场国耻迅速集结并动员了全中国人民: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的活动不仅威胁到人民大众的生存,且直接威胁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中国国民政府对日本残存的一点和平幻想彻底破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了积极回应。“民族意识胜过一切”,在大敌当前的紧急关头,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唤醒了沉睡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无情的战争教育了全国各族人民。卢沟桥畔的枪声引燃的整个中华民族的抗日火种,也将中国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一个积贫积弱的民资,开始在民族灾难与国家兴亡的关口学会以血还血地捍卫生命和民族尊严,并由此萌芽出自强之梦的种子。
76年过去了,今天对“七七事变”的纪念,并不是指向抗日战争的第一声枪响,而是不忘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八个年头。那些“七七事变”中为国捐躯的英烈固然被我们敬仰,整个八年中死难的勇士和平民,同样为我们所怀念。从这个意义上说,“七七事变”纪念日,就像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九一八事变”纪念日一样,在一种神圣而庄严的仪式感中,蕴蓄前行的力量。正如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勿忘国耻,因为“知耻近乎勇”。斯宾诺莎的《伦理学》中说,耻辱是从我们感觉羞耻的行为中产生的一种痛苦。痛苦催人奋进,痛苦叫人珍惜快乐。“明镜所以察形,往古者所以知今”。记住尽遭侮辱、积弱不振的历史,耻感才会令人警醒。
勿忘国耻,因为“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2009年以来,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持续在经济总量的发展之路上高歌猛进。但我们仍要看到,总量与人均、全貌与结构之间的失衡。目前中国的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依然高达40%以上,转型期的中国仍面临这样那样的症结,“四重风险”已成为顶层设计的共识……国耻,如一条鞭子,促人砥砺前行。
勿忘国耻,因为国家安全仍无法高枕无忧。即便抛开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蠢蠢欲动、安倍政府更在钓鱼岛等问题上频频挑衅的现实不说,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