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24张。有教学设计,约1500个字。

  《安恩和奶牛》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能简单概括故事内容。
  2、通过课文研读,能够说出安恩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3、通过探讨,能理清小说巧妙的情节构思,说出其对于塑造人物表现中心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安恩对奶牛的深厚情感及淳朴、善良、慈爱的人物特点。
  2、把握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描写。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作者简介
  约翰尼斯﹒延森(1873-1950),丹麦小说家、诗人。1944年,“由于他借着丰富有力的诗意想象,将胸襟广博的求知心和大胆的、清闲的创造性风格结合起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本文选自作者的《希默兰的故事》,这部故事集的出现一扫当时流行的无病呻吟、追求华丽词藻的时尚,为丹麦文坛输入一股清新的阳刚之气。
  《希默兰的故事》是延森以日德兰半岛北部故乡风光人物为背景,把幼时听到过的各种故事和逸闻进行文学加工而写成的短篇故事集。在这些短篇小说中,他热情讴歌希默兰的农民,赞美他们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简朴但健康的生活,同时也描述了当地剽悍粗野的民俗乡风。《希默兰的故事》一共包括34 篇,其中最出色的短篇是《安恩和奶牛》。
  三、概括故事情节
  (要求:注意说清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四、初识安恩
  1、请一位同学朗读小说的第1小节(要求:语速要慢,要平静一些、舒缓一些。)
  2、根据课文第1小节谈谈安恩给你的最初印象。
  (示例:从“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这句神态动作描写可以知道她是一个安静从容的人。)
  五、走近安恩
  1、自由阅读第3——19小节。思考:
  (1)先后有几拨人要买奶牛?哪几拨?这几拨人的出场顺序能倒一倒吗?为什么?
  明确:有四拨。分别是,锱铢必较的人——身穿血迹斑驳的罩衫的屠夫——死乞白赖的人——来过一次又出大价钱的人。不能颠倒,这四拨人一拨比一拨难对付。是根据情节发展的深入而设定的顺序。
  (2)通过安恩的回答(语言)、动作、神情、心理等细节你对安恩又有了那些新的认识?
  (示例1:从“老太婆安恩爱怜地瞅了瞅自己的奶牛,不屑地斜视了一下那根藤杖,然后转过脸去往远处张望,仿佛发现了什么使她感到兴趣的东西。”这句中动作细节可以看出安恩是个十分怜爱奶牛的善良的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